中美之外 第二世界正加速調整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今年的G7峰會正值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
特朗普(Donald Trump)在Twitter上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幾乎所有產品提升關税,並命令美國企業撤出中國。8月25日他表示,如果他願意的話,他可能會宣布升級美中貿易戰,作為國家緊急事件。美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稱,特朗普如果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他可以下令企業從中國撤出。姆努欽說,美中在貿易和金融問題上已經是敵人。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說,希望七國領導人能意識到,緊張局勢尤其是貿易緊張局勢對全世界都是有害的。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表示,他參加本次峰會的「第一要務」就在於「全球貿易局勢」,他將勸說美國總統特朗普不要進行貿易戰,因為貿易戰已經使全球經濟不穩定。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呼籲貿易戰必須停止,如果美國出於政治原因使用關税,將危害全世界。他說:「貿易協議和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比貿易戰好。貿易戰將導致衰退,而貿易協議將促進經濟。」

G7有自身的諸多話題要處理,但顯然中美博弈的陰影無處不在。

今年G7峰會舉辦地點是法國南部海濱小鎮比亞里茨,整個小鎮被黃金海灘環繞,是歐洲著名的度假勝地。領導人峰會地點「宮宮酒店」就毗鄰海灘,風景優美。(VCG)

七國集團(G7)峰會8月24日在法國舉行,會議還沒開始就確定不會發布聯合聲明,這是該組織44年來首次不發佈聯合聲明。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坦言:「我們尋找共同點已經越來越困難了。」

特朗普在諸多問題上與盟友不和是主要原因。繼2018年的G7峰會被稱為是G6+1,今年由於特朗普要和英國新首相約翰遜會晤,G7被戲稱為G5+2。G7在分裂的道路上繼續狂飆突進。

不過,分裂之外,也有一些國家表現出對G7濃厚的興趣。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 8月19日在法國暗示,如果受到邀請,俄羅斯隨時準備好重返峰會。隨後8月21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莫斯科等待有關邀請俄方出席2020年G7峰會的具體提案。

贏得大選後剛剛開啟第二任期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8月22日訪問法國之外,也受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邀請參加今年的G7峰會。正如莫迪在5月27日勝選後的記者會上所言「在未來5年內重拾印度在世界秩序中應有的地位」,莫迪此訪就是重新定義印度在世界秩序當中的地位。

三分世界是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1970年代提出的國際關係理論。今天這樣的劃分仍然沒有過時,不同的是每個世界的國家構成變了。第一世界從美蘇到美國,正逐步過渡到中美。第二世界由原來的日本、歐洲、加拿大正逐步加入印度、俄羅斯這些國家。同時今天的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狀況也已今非昔比。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今年的G7峰會映照了中美之外的第二世界關係正在重新調整。

馬克龍(左)在G7峰會前邀請普京(右)訪問。(AP)

歐盟:重新認識自己是誰 快速給出怎麼辦

G7國家中有5個是歐洲國家,雖然英國即將脱歐,但是英法德意代表的歐盟仍然在當今世界有着重要的分量,同時他們對於世界格局的變化也最為敏感。

中國2010年就已經完全超越了日英法德等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可預期的未來,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2017年印度GDP達2.597萬億美元,超過法國的2.58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各方普遍預測印度GDP將在2019年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報告稱,2023年,印尼GDP將超越俄羅斯、巴西、英國和法國等成為世界第六。

英法德等歐盟國家雖然是世界重要的經濟體,但是中國、印度、印尼等國的發展對歐盟在全球排名的衝擊非常明顯。就連經濟總量排名已經跌到前十名之外的俄羅斯都知道要爭取進入世界前五,從而保持大國地位,歐盟尤其是英法當然明白跌落前五對於保住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來說極為不利。印度、土耳其等國不斷要求改革安理會一方面緣自於這些國家的實力增強,另一方面也因為一些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諸如英法經濟實力無法與存在匹配。

歐美長期以來共享繁榮併成為全球經濟中心,他們所代表的西方一直以來是世界的中心。現如今歐盟已經從世界第一的陣營中跌落,在歐洲諸國和美國之間,更多的國家擠了進來。歐盟對於今天的存在危機十分清醒。

首先,歐盟重新調整了同中美的關係距離,從過於重視美歐調整為美歐和中歐近乎等距的政策狀態。今年3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問歐洲期間,馬克龍邀請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同習近平在巴黎聚首談論當今世界格局。無論是馬克龍還是默克爾言必稱歐美中。歐方領導人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性關鍵力量,歐盟願從戰略層面重視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中歐關係和歐美關係逐步平等化。歐盟正在全力規避過分跟隨美國對中國造成的戰略敵意,迅速在中美貿易戰炮火連天的狀態中將歐盟塑造成了中立的第三方。

其次,歐盟迅速將歐日關係從與中日對等交往中解脱了出來。中國和日本是亞太地區經濟規模最大的兩個國家,而歐盟歷來在中日之間左右逢迎,兩面下注。歐盟在2003年分別與中國和日本確立了雙邊「戰略伙伴關係」,在2013年分別啟動了對日本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和對中國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從2003年至今,歐盟幾乎每年都與中國和日本分別舉行雙邊首腦峰會和工商峰會,維持着對中日的平行接觸。不過,以特朗普上台為轉折點,歐盟改變了對中日的過往政策。2017年12月7日,歐盟宣布基本完成「歐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2018年7月17日,歐盟與日本簽訂了「歐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仍然任重道遠。

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已經不只是貿易摩擦的性質,未來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中各方的博弈是政治博弈。日本在政治上並不完全信任中國,同時也有着不願意被中美裹挾的願望,歐盟與日本簽訂經濟夥伴協定實際上是團結日本的舉措,是兩強相爭之下的抱團取暖。

默克爾(左)普京在國際場合熱聊。(AP)

第三,歐俄關係開始從敵對到面對。每年都邀請普京到訪法國的馬克龍特意在G7峰會之前邀請普京前往法國訪問。二人會談的焦點全在如何處理烏克蘭危機上,在烏克蘭換了新總統後,顯然歐洲想要解決克里米亞問題。這是歐俄關係改善的起點和關鍵,歐盟更看重未來同俄羅斯的關係。今年5月普京與默克爾舉行會晤。在談及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合作時,默克爾表示:現在符合與德國戰略意義合作的國家不是美國,而是俄羅斯。默克爾說,是時候結束「與莫斯科關係的冰期」,還呼籲歐盟各國保持與俄羅斯良好的外交關係,解除歐盟與俄羅斯的「枷鎖」,「取消制裁才符合我們的利益」。

二戰後歐洲跟隨美國同蘇聯開始意識形態競爭,彼時的蘇聯的確對歐洲有威脅。蘇聯解體後,歐洲忙着跟隨美國收割擠壓俄羅斯地緣政治空間的戰果,但實際上忙着收拾蘇聯殘局的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早已不存在。現在特朗普以退出北約為籌碼要求法德這些國家多繳納軍事保護費時,歐盟的軍事安全危機驟增。化解同俄羅斯的敵對關係,是歐洲在新的安全環境下不得不採取的自保策略。同時在新的全球格局之下,俄歐之間的矛盾已經不是最主要的矛盾。俄歐作為第二世界的兩大主體都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一對雙邊關係的改善是必然選擇。

第四,歐盟積極拉攏其他的新興大國,比如印度。新興國家中,印度無論是經濟發展速度還是經濟規模都非常客觀,更為重要的是印度同中國之間並沒有一致的統一戰線,是西方可以爭取的力量。馬克龍邀請莫迪赴G7,有積極籌備未來對華鬥爭的一面。這是歐盟對華的第二手準備。

印度:從地區平衡到全球平衡

以強大的政治權威和超高支持率連任的莫迪,目前對於印度的內政外交有着超乎尋常的自信。自2014年莫迪上任後,印度經濟保持着年均7.5%的增長速度,成為大型經濟體增長最快的國家。2017年印度GDP超過了2.597萬億美元,超過法國的2.58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印度人信心滿滿,他們的口號是2030年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2035年成為全球第一。

5月27日,莫迪對印度媒體表示:「我們必須團結一致,擁有同一個目標,朝着同一個方向努力,以便在未來5年內重拾印度在世界秩序中應有的地位。」5月28日,印度副總統文卡亞·奈杜(Venkaiah Naidu)對印度駐外使節喊話:印度必須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席位,以確保印度在國際舞台上能有「適當的代表」。8月15日,印度迎來了第73個獨立日,莫迪說,「未來五年內印度經濟達到五萬億美元的經濟目標」一定要實現。

金磚、上合與G7的對比早已有之,作為金磚四國之一,印度2017年加入上合,現在莫迪前往G7的用意十分明瞭:印度不願意惡化同中國的爭端,同時又不希望印度在國際舞台上被西方國家看作是中國陣營的一員。如果說中俄印、美日印領導人峰會是以往印度在印太地區實行的平衡策略,那麼此次參加G7則是印度將視野轉向全球的象徵。印度不僅希望成為地區大國,更希望成為獨立的全球大國,在國際舞台亮相。

特朗普習近平暗自較勁。(路透社)

俄羅斯:聯華抗美和歐

克里米亞入俄後俄羅斯被踢出八國集團(G8)。訪問法國期間,普京說,G8已經不復存在了,G20正在發揮着顯著而實際的作用,他同時表示,「俄羅斯本應舉辦G8峰會,但是我們的夥伴並沒有抵達。我們時刻期待我們的夥伴在G7的框架內到俄羅斯來。」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8月22日稱,G8這一形式不存在並不是由俄羅斯造成的。如果要討論G8問題,G7成員國應首先統一立場,然後再提出建議。俄羅斯官方的言外之意是俄羅斯可以迴歸,但是G7內部對於俄羅斯的存在立場有分歧。G7對俄羅斯是否重新入群立場不一,這並非奇聞,俄羅斯提出對迴歸持開放態度才是重大的變化。為什麼今天俄羅斯還對G7抱有某種期待?

伴隨着中美關係日益成為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俄羅斯同西方國家的敵對已沒有以往劍拔弩張,俄羅斯當然希望在新的格局下改善同西方的關係,減輕自身的戰略壓力。馬克龍上台後普京多次展現對法國的善意。2014年巴黎聖母院沒錢買聖誕樹,俄羅斯二話不說砍了自家森林裏最漂亮的那棵聖誕樹空運到法國。2015年巴黎遭遇恐襲,警犬Diesel在反恐行動中犧牲,俄羅斯立馬送了只警犬Dobrynya給法國,以表示「讓我們團結起來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烏克蘭危機後,2018年8月普京4年後首次訪問德國。「北溪-2」項目、敘利亞問題以及美國當前的外交政策等迫使德俄雙方迴歸實用主義政策。俄羅斯正抓住一切機會改善同西方的關係尤其是歐洲的關係。

當然,這並不是說普京對歐美抱有幻想。對待美國,俄羅斯的戰略鬥爭從未停止。在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俄羅斯隨時面臨主權威脅。俄羅斯雖不是美國最重要的對手,但絕不是美國的盟友。聯合中國同美國進行戰略博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俄羅斯的外交主線。歐盟對俄羅斯來說是可以化敵為友的一方。俄羅斯正在試圖將美歐區分開來。

安倍晉三(左)希望同普京敲定兩國和平協議。(VCG)

日本:順美敬俄和中

中日關係在2018年已經從競爭轉為了協調,日本決定同中國在第三方市場開展合作,甚至對亞投行(AIIB)、「一帶一路」的表態趨向積極。中日關係改善的基礎是日本承認中國崛起,這是中美結構性矛盾之下日本首先做出的選擇。在自身轉變了對華姿態後,日本不希望充當美國製華的先鋒,同時也不願意錯過任何同中美合作的機會:經濟上向中國靠攏,軍事上繼續依賴美國。

不過,美國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Robert Bolton)7月專程就駐日美軍軍費問題赴日本訪問,並給出了美國的意見——駐日美軍軍費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增加5倍,一分都不能少。且特朗普多次威脅從日本撤軍。對日本而言,安全問題不再是依賴美國就可以解決的了。中國的崛起同樣令日本感到不安。未來如果中俄聯手之勢不破除,對日本來說將是完全的弱勢地位,安倍必須為解決安全困境費腦筋。

中日關係改善基本上解決了中日可能發生擦槍走火的風險,朝核問題的推進也終將解決日本安全受到朝鮮導彈威脅的問題。如果日俄簽訂和平條約,來自俄羅斯方面的隨時可能發生的軍事擦槍就可以避免。

以往日本的立場是不解決領土問題就不簽訂和平條約,而普京2018年9月提議擱置島爭先簽和平條約後,2019年1月安倍訪俄同俄羅斯達成的共識是以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為基礎進行談判。也就是說日本可以接受兩島立場。與以往政客們作秀一般在領土問題上展現強硬撈取政治資本不同,2019年1月安倍訪問俄羅斯極為低調。雙方並沒有公開相關的談判內容。當時在同安倍會晤之後,普京在記者會上表示俄日雙方確認了簽署和平條約的意願。日俄軍事關係如果能夠正常化,將為日本週邊安全形勢改善帶來飛躍性進展。

畢竟日俄矛盾來源於美俄鬥爭,一旦日本繞過美國同俄羅斯改善軍事關係有質的發展,未來日俄關係沒有敵對的必要。同俄羅斯關係緩和進而加強同俄羅斯的關係,是日本審視自身長遠的安全困境之後做出的選擇。也是中國崛起改變地區局勢之後,日本的尋找自身定位與對策的結果。日本撬動中俄聯手格局的行動不會減少只會加強。

總體來說,當今世界,既有中美大變局,同時也有歐俄印日小變局。歐盟、俄羅斯、印度、日本等實力較強的各方在中美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當下,紛紛選擇重新調整了和自己相關的多對關係和矛盾,以求在未來的變局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