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禁華企美國上市 特朗普真想與中國全面割席?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多家英美媒體周五(9月27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取消美國上市華企的上市資格。在劉鶴傳將於10月10日訪美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的背景下,此舉的確耐人尋味。

周五消息傳出後,市場大感震盪。標準普爾500指數收市跌近0.5%,而納斯達克亦發聲名警告:「我們資本市場的關鍵素質就是要對所有合資格企業提供不帶歧視的公平准入權。」

中美「分手」的「勢」

雖然市場受消息影響而波動,不過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戰以外的層面向中國挑起戰火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例如:周三(9月2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就以違反美國對伊制裁為由,對5名中國人及6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有關企業控制近50艘運油輪,將對全球航運造成震盪。

又例如在美國國會兩黨提出以10億美元資助小電訊商換走華為設備後,就有消息傳出美國廠商供應華為的禁制豁免在11月17日到期後,將不獲續期。

配合美方在紐約聯合國大會上在維吾爾人權問題和香港政治問題上高調表態,如此種種跡象,可見美國政府愈來愈有要與中國全面割席的趨勢。

在美上市華企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路透社)

禁止華企在美國上市——目前在美上市華企市值約為1.2萬億美元——更是其最為明顯的一步。說到底,中美之間並非意識形態上的盟友,雙方合作純屬互惠互利。如果華企被禁足美國交易所,美國的投資者就更難成為中國企業發展機遇的得益者,加上關稅戰下美國企業逐漸將生產線或供應鏈從中國移走的傾向,中美的共同利益將愈加薄弱。失去了共同利益的中美關係,離全面割席的「新冷戰」只剩下一水之隔。

國內共識 集中制華

這個過程當然是緩慢而顛簸的。不過美國兩黨對此已漸有共識。其實早在6月,國會兩黨議員已提出法案,要求在美上市華企要對美國監管當局加強通報,包括向後者提供審計數據,否則將取消其上市資格。

同時,鑒於歐美國家對中國科技公司提供監控民眾的技術漸起戒心,路透社引述一位消息人士稱,取消華企上市資格正是要打擊這種民軍兩用技術企業。

而且,美國外交政策近來似有漸改單邊主義「硬拳頭」的趨勢。例如在聯合國大會周邊簽訂的美日貿易協議中,雖然日本有低頭向美國農產品減稅,而美國則沒有減省日本汽車關稅作回報,不過美方公開表明不會再作附加汽車關稅的威脅,而且也對一系列的日本工業產品減省關稅,以照顧日本的情感。

又例如在沙特油廠遇襲後,美國也討得一直維繫伊朗核協議的英德法三國表態支持美方歸咎於伊朗的說法,可見美方其實已看穿在某些問題之上單邊主義行不通,因而逐漸回到與傳統盟友的合作之中。

同時,根據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的說法,美國曾透過英德法三國表示願意取消對伊制裁換取重回談判桌。雖然有關說法遭特朗普否認,不過空穴來風必有因,這很可能是美國逐步回縮部份非核心外交戰線的訊號。

配合早已聲言會將美國貿易政策與人權、氣候問題綑綁作為對外施壓工具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沃倫(Elizabeth Warren)首次在全國性初選民調領先等趨勢,美國似乎真有長久與華割席的政治勢頭。

如果中美割席,各國無可避免要選邊站,而全球化將走回頭路。這種對立形勢,對美國自身的長遠利益而言,也是禍福難料。

特朗普的角色

問題是:特朗普本人是否已下定決心要跟中國割席?

早前到訪日本也要吃芝士漢堡的特朗普,似乎並非對世界長遠變局有宏大意識形態執着的人。對他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國內政治得失,其中重中之重就是2020年的總統大選。

只要中美之間繼續願意談判,而中方又繼續願意購買美國農產品以解其農民之困,有見國內企業投資,甚至消費者支出也有緩減勢頭的特朗普,為確保2020年的美國經濟仍是大體不錯,很可能會讓如今雙方拉扯僵持的狀況維持下去,而非馬上撕破臉。

因此,特朗普雖是中美貿易戰的牽頭人,不過出於其個人政治利益考慮,似乎也意外地成為緩減中美割席勢頭,甚至是「捍衛」全球化現狀的第一人。

不過,如果美國政界對於中國的疑心與對立意識不變,長遠而言,兩國對峙的景況難以扭轉,只餘對抗程度大小差別的空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