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協議」屬權宜策?中美和好路途仍遠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中美之間有曾有很多摩擦,現在卻是情人節慶一般,這是好事。」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10月11日)於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當着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的面如此宣示。
中美雙方在華盛頓舉行一連兩日的第十三輪貿易談判後,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具體協議文本將於未來數周籌備,目標是趕在11月16日於智利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上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特朗普兩人簽署。

雙方達成協議的消息傳出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度升超過500點,然而在協議「細節」傳出後卻有所回落,全日升319.92點。這個協議雖是一個好開始,卻只是一個小協議,而且協議文本的敲定也有可能遇險。當記者就此提問時,特朗普只說「什麼時事都可能發生,雖然我不認為它會」。

多買農產換停加關稅 協議細節欠奉

「第一階段協議」的內容涵蓋農產品貿易、美國對華關稅、匯率、金融服務市場准入、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技術轉讓等。同時,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也表示雙方料將成立一個可行的「糾紛調解機制」,與以往傳言中由美方單向決定的執行機制不同。議題林立之中,重點明顯只在以中方多購農產品交換美方停止增加關稅,與上周一(10月7日)正式簽訂的日美貿易協議類似。

+1

中方料將在兩年之內把購買美國農產品的年總額由2017年貿易爭端發生前的196億美元,提升至400億到500億美元的水平,同時處理衞生及植物檢疫的分歧,讓美國農產品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美方亦會暫停原訂於本周二(10月15日)將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原有25%附加關稅上調至30%的計劃,而特朗普亦正在考慮會否如期在12月對約值1,560億美元、主要屬消費品的中國貨加徵15%關稅。

至於協議中其他較接近美方口中「結構性問題」的議題,如今細節極少。在匯率問題上,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表示已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外匯市場透明度上面達成共識。由於人民幣對美元自去年3月的高位至今已跌超過13%,抵銷了大半美國附加關稅的影響,因此匯率實在不得不談。雖然中美之間會有什麼實質安排尚未可知,但姆努欽已表示他將考慮取消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

在金融服務市場准入的問題上,其實中國早已有計劃逐步開放外國企業參與,把這項目寫進協議之中只是錦上添花的包裝而已。人民銀行早在2017年公布《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服務指南》,訂明境外業者的准入細則,目前Visa與Mastercard等兩大龍頭企業的申請已在審核當中。人民銀行亦曾於去年發表公告,表明外資與內資將遵守相同規定。

另外,PayPal也於本年9月底購入中國電子支付平台「國付寶」的70%股權,成為首家獲准經營中國境內支付業務的國外企業。

中美即將達成匯率協議,讓外界聯想到美日貿易戰中的《廣場協議》。(Reuters)

另外,根據特朗普的說法,知識產權保護及技術轉讓這兩個議題將會分階段處理,並不會在「第一階段協議」中完全解決。不過,曾在中美談判前會見劉鶴的美國商會國際事務總裁薄邁倫(Myron Brilliant)就透露雙方討論要點集中在「二十世紀的知識產權保護」,包括版權、商標等,未有觸及數據流通、電腦原始碼及商業數據等議題。

對於這個細節欠奉的「協議」,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貿易問題專家肯尼迪(Scott Kennedy)直指:「盼望達成協議並不會讓協議達成。這不是一個小協議,而是一個看不見的協議。」最為受惠的美國農業界也只敢審慎樂觀:「農民為自由貿易請命」(Farmers for Free Trade)的一位代表就表示人們仍在觀望購買時間表、價格、農產品種類等各種細節。

不過,這「第一階段協議」終究是中美貿易關係解凍的實質一步,而且這一步來得甚為突然,也算是給了市場一個驚喜。

因時際會 以紙遮火

最近數周,中美關係可算是多事之秋。9月26日,美國財政部以違反伊朗制裁為由,宣布制裁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旗下的兩家子公司,導致全球石油運費急升;上周一,美國商務部引新疆人權問題,將20個中國公安機構及8家企業(包括海康威視、商湯科技等面容識別及人工智能公司)加進「實體名單」,禁止美國公司向它們供應產品;翌日,美國國務院再引穆斯林族群的人權問題為由,禁止部份中國官員申請美國入境簽證。遲至上周五,路透社仍引述中方消息,指出中國已準備公布被視為反擊美國禁制華企的「不可靠實體清單」。

另一邊廂,NBA火箭隊總經理莫利(Daryl Morey)10月4日在Twitter發布一張寫有「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 Kong(為自由而戰,與香港並肩)」的圖片,也引發中美之間的巨大爭議。中國方面從官方到企業與火箭隊決裂、其三大媒體平台也停播NBA季前賽,而中國部份網民也群起在網絡上發表「支持911」的言論還擊。

在美國,眼見莫利、火箭隊當家球星夏登(James Harden)、NBA總裁施華(Adam Silver)等都對此作出不同程度的道歉,民眾質疑中國干預別國的言論自由,甚至有人開始舉起支持香港的標語觀賽。一時之間,中美官方的緊張關係蔓延到平民層面。

此時雙方達成協議,當然難能可貴。不過,觀乎協議的局限性,也可見這只是緩和戰火的權宜之策。在中方的角度而言,雖然其9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0.3個百分點至49.8,卻已連續五個月處於收縮水平,當然想避免美國再加關稅增添下行壓力;而要做到這一點,中方只需多購大豆和在非洲豬瘟影響下供應短缺的豬肉等農產品便可,當然是「何樂而不為」。

在美方的角度而言,除了特朗普的農業州選票受壓外,其9月的PMI指數也下跌至47.8的十年低位。美國於正受「通烏門」彈劾問題的民情逆轉、敘利亞撤軍事件引發共和黨人反抗等國內政治危機纏身的特朗普,此刻若能在對華貿易問題討得一些成果,減輕國內經濟的下行壓力,分散民眾目光,也是時機正好。如此因時際會之下,以一紙協議遮住兩國相爭的戰火也是雙方的明智之舉。

「誰也改變不了誰」的事實

過去兩個月來外界不斷談論「中美分手」,如今卻以一紙協議重新走近,其實也印證了中國外長王毅早前在聯合國大會上的一句「中美雙方誰也離不開誰」;而雙方在協議中一對一的互利條件交換,呼應了王毅的另一句「中美雙方誰也沒有佔誰便宜」。

其實中方一直知道「中美雙方誰也不必取代誰」,而中美關係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環節,因此特朗普在8月底公開指稱中國是「敵人」之後,中方也沒有立刻放棄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的願望。根據美方數據,中方一直有落實大阪G20「習特會」的購買農產品承諾:在8月時購買總額已達去年初以來的最高位,同時在10月3日前的一個星期,美國豬肉對華淨出口量超過14萬噸,為有記錄最高。

其次,在NBA事件惹起中國民情洶湧之際,中方也有意降溫。除了各媒體的相關報道大減之外,上周四、六分別在上海和深圳舉行的NBA季前賽也照常進行,座無虛席;外交部亦以「將一如既往秉持開放包容心態」回應事件。如此種種,也顯出中方對中美友好的善願。

在聯合國大會上,王毅還有一句「中美雙方誰也改變不了誰」,是美方尚未能理解的。美國口中的所謂「結構性」問題,確實是結構性的,因為雙方的經濟體系不同,早已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在中國體制的成果有目共睹之時,無論美方如何試圖壓制,其實也不能讓中國結構性地改變。要求中國結構上跟從美國,從來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在上周五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中,一位記者質問特朗普:「對上一次4月時副總理劉鶴到訪白宮,你說離達成協議只有四周之遙。我想知道這次有什麼不一樣。」特朗普的第一句回應是:「呃,我想,我們的互相理解好了一些。」

慣於信口開河的特朗普此言是否出自真心,只有他一個人知道。如果美方能充分理解中國發展已經走出了自己一條路的這個事實,與美方能和而不同,也許中美關係和好的開端才會正式來臨。

上文刊載於第18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0月14日)《「第一階段協議」屬權宜策?中美和好路途仍遠》。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