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涉二十載終有果 中俄能源談判如何成功破局

撰文:徐秋夢
出版:更新:

12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舉行了一場視頻通話,共同見證了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儀式。該項目的建成對中俄未來的能源合作奠定了較為穩定的基礎,但這一基礎的建立是一個歷經20年波折的過程。

東線天然氣管道的項目合同是俄氣與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在2014年5月簽署,為期30年。合同約定俄方每年通過東線管道向中方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之後加到一年440億立方米,項目於2019年12月1日啟動,合同總共價值約為4,000億美元。

普京此前曾經對東線作出評價,他說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對俄中兩國和世界能源市場來講,都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大事。落實這一項目有助於完成2024年俄中雙邊貿易額達2,000億美元的任務——要知道,兩國雙邊貿易額直到2018年才剛剛邁過1000億美元的門檻。

+1

從普京的表態可以看出,他對該項目有着較高的評價和較大的期待。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天然氣的合作並非一帆風順,從1994年開始中俄便開始了天然氣的合作談判,2011年時還出現僵持的情況,談判周期長達約二十多年。如今,東線一再12月2日通氣,但西線天然氣的合作項目(從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向中國鋪設管道)還在繼續磋商。

既然天然氣的合作項目對中俄具有戰略意義,為何中俄在能源合作的談判周期如此漫長和坎坷?總結來看,主要基於兩個方面。

第一,從二十多年談判情況看,中俄在天燃氣一直談不攏的客觀原因是價格的分歧。在談判初期,俄方起初開出的價格為180美元/千立方米,而中方接受的價格是160美元/千立方米。20美元/千立方米的差距本來並不是一筆大的數目,但由於1999年之後,國際能源市場價格突然飆升,導致了雙方未能簽署協議。而這也是拖長中俄能源談判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國際能源市場價格變化之後,俄羅斯方面一直希望出口到中國的天然氣按照歐洲400美元/千立方米的價格進行計算,此前中國黨媒《人民日報》在2014年的報道中曾透露,俄方的要價本來就過高,甚至高得很不現實,最高的時候報出了500美元/千立方米,該報價甚至高於歐洲市場。

俄方的開價與中國的期望有着較大的出入。對於中俄天然氣的要價,此前不少媒體透出信息稱,中方一直希望俄方參照中亞235美元/千立方米的價格為標尺,不能按照歐洲的價格來對待中國,要考慮中國市場的接受能力。

由於在天然氣的價格上一直無法達成共識,這導致了中俄的天然氣談判一直進展緩慢。2011年10月的第十六次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後,中俄依舊在價格問題上遲遲不能達成共識,導致天然氣的談判一度陷入了停滯,直至普京2012年6月訪華才讓談判又重啟。

除了價格談不攏,俄羅斯國內的態度也是因素之一。雖然中俄雙方對此項目都有較大的期待,但在項目談判的初期, 處於發展階段的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並不凸出,再適逢國際能源價格突然飆升,這讓作為資源國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當時,俄羅斯開始強化自身資源優勢,想要以此謀求更多的經濟利益,不僅在價格不對中國讓步,還在中俄能源合作表現的意向並不積極。據當時不少媒體的報道爆出,在2007年以前,中方的談判人員一直去俄羅斯,試圖與俄方進行談判,但俄方一直表現的不冷不淡。這也是讓兩國談判一度陷入拖延陷的另一大原因。

普京2014年9月1日在雅庫茨克外附近舉行的「西伯利亞力量」主輸氣管道首段焊接儀式上籤署管道。(VCG)

然而,事情在近年出現了變化。從資料顯示,中俄能源談判最終破局,也讓東線管道在12月1日正式通氣。那麼,是什麼讓中俄能源僵局得以破解?

外界普遍認為,因克里米亞被併入俄羅斯聯邦之事,讓俄羅斯遭到西方世界的圍追堵截是促成中俄能源談判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分析指出,普京是想借與中國談成能源大單的舉措應對烏克蘭局勢和歐洲的制裁。這是俄羅斯考慮的現實政治利益,也是俄方極力促成協議的主要目的。

從形式來看,烏克蘭的事件的確是政治之上促成兩國能源合作的一大因素,但國際能源格局的變化也是讓中俄能源談判破局的重要原因。

從時間軸來看,中俄能源談判的變化是從2010年之後開始。這一年,俄羅斯發生了積極的轉變,俄羅斯能源局發佈《俄羅斯到2030年的能源戰略》提出到2030年,俄羅斯向亞太市場的天然氣出口將從零增加到20%。其中,中國市場將被放在重要位置。

這一文件的公布意味着俄羅斯未來能源出口重點開始轉向亞太。俄羅斯的積極變化,除了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也是看到了中國崛起的「時機」。隨着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它對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成為了國際能源的重要「買家」之一。據《2012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顯示,中國2011年天然氣的消費量增長為21.5%,是北美之外增幅最大的地區。到2018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突破2,800億方。

與此同時,曾經作為俄羅斯能源最大買家的歐盟,其天然氣消費量逐年下降。2011年歐盟天然氣消費下降9.9%,為歷史最大降幅;2012年初,俄氣在壓力之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盟國家的天然氣出口價格平均下調了約10%。

無論是從政治利益,還是國際能源格局的變化考量,俄羅斯與中國建立能源合作的舉措對雙方未來的經濟及政治戰略的發展都有着一定的助力,更是兩國關係的一大穩定器。政治上,中俄是戰略伙伴,是批次應對歐美的國際「圍堵」的一大幫手。經濟上,中國目前是世界上購買能源的最大買家,其廣大的市場對俄羅斯的能源經濟發展是一大助力,同時也是對歐美的經濟制裁也起到了一定的緩和。對於中國而言,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也讓自己能源多元化,於中國國家能源轉型有着一定的益處。

由此判斷,中俄未來的能源合作將會以積極的姿態繼續進行,雙方的能源合作也極有可能會對未來國際能源格局的轉變產生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