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近20年首訪緬甸 習近平所謀者何?

撰文:徐秋夢
出版:更新:

應緬甸總統温敏(Win Myint)的邀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將於1月17日至18日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習近平2020年的首次出訪,也是中國國家主席20年的以來的首訪緬甸。上一次中國國家主席出訪緬甸是在2001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緬甸進行了國事訪問。時隔二十載,中國國家主席再次出訪緬甸,不禁讓人好奇習近平此時出訪緬甸所謂何事?

從契機上考慮,今年是中緬建交70周年的契機,習近平此行似乎有慶賀之意。再從此次外事行程安排上看,習近平此次去緬甸主要談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將與緬甸簽署兩項與若開邦的皎漂(Kyaukphyu)經濟特區相關的協議,為該特區開綠燈。第二件事便是簽署緬甸對華出口牛和農作物的諒解備忘錄。

基於行程分析,習近平此次出訪緬甸的重點,除了一如中國為穩定國內肉類食品價格而向全球「大買特買」,向緬甸進口肉類及農作物以外,便是想要促進推進皎漂經濟特區的進程。皎漂經濟特區於中方而言有何重要性,習近平選此時機推進該項目的用意為何?

2019年4月26日,受邀訪華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昂山素姬受到習近平夫婦迎接。自全國民主聯盟(簡稱全民盟)2015年11月執政以來,黨主席昂山素姬6度訪華。(Getty)

皎漂經濟特區是中緬經濟走廊重要支撐項目,是緬甸對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一環,該特區建成之後將成為中國、緬甸及世界其他國家開展經貿交流合作的連接點,將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該項目在2015年12月中國中信聯合體中標之後,經過2年多的談判終於在2018年11月簽署框架協議,緬方也後續在該地區進行了環境和社會影響評估。

但到目前為止,該經濟特區並沒有進一步的發展。這既關乎緬甸對外資頗為嚴謹的態度,但主要的原因也是與緬甸內政動盪有關。皎漂港恰恰處於緬甸若開邦,而若開邦近年來一直是緬甸民族紛爭最突出的矛盾爆發地區。

大英帝國對殖民時遺留身份認同問題,致使緬族過於強勢,激起少數民族的反彈。從登盛的鞏發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政府,到如今昂山素姬的全民盟政府,一直都致力於解決這一紛爭。相較之下,由軍政府轉型過渡而來的鞏發黨政府,在推動民主轉型,着手民族問題方面,展現出相當誠意,因此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反觀昂山素姬政府則一直被國內少數民族抱怨「因自恃為民選選出,所以反而不夠努力」,甚至在解決民族糾紛的問題上出現了退步的情況。一些列的國內政治糾紛牽絆了緬甸的發展腳步,也讓緬甸無效顧及皎漂經濟特區。

然而從中國角度出發,「一帶一路」倡議對內關乎中國經濟轉型,對外關乎世界其他經濟體的發展動能和中國外貿,更宏遠地講,「一帶一路」的順利落實更可藉由貿易金融文化合作,為中國構造穩固的外部環境,因此北京絕不會坐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動亂。而至於緬甸,中緬經濟走廊也關乎中國通向印度洋的發展規劃,雲南、西藏乃至四川、貴州、廣西等西南諸省的經濟發展更是能從中受益。

基於以上考量,習近平此次出訪緬甸,在為兩國建交慶賀之餘,更是為了向緬甸政府提供對方所需要的協助,盡快解決政治問題,將重點轉移到發展之上。而眾所周知,中國一直是緬甸政府與多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之間的調停方。

另一方面,考慮到近來國際局勢因美國伊朗、中美協議等事態所吸引注意,各方對於習近平新年首訪選擇緬甸,多少還是有些意外的。不過順着上文思路理解,中國對緬甸如此外交考量,其實和此前對待美伊衝突的態度其實是一致的。

中國一直希望中東局勢能夠得到回緩,這也是出於中國的外交戰略的考量。伊朗是中東區域的龍頭國家之一,要想臻至中東地區穩定,伊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中國要在中東地區推行「一帶一路」倡議,就需要與這樣的穩定力量進行拓展合作。基於此,伊朗的動盪局勢並不利於中伊推進「一帶一路」,若美伊開戰,更不會給中國帶來所謂「機遇期」。

於中國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國家級頂層戰略,也是今後中國對外開放的總綱領,其推進的程關乎着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規劃是否能夠落實。所以,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總體上對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是有利的,只有這樣,中國才不至於因外部因素而導致國家發展規劃遇見阻礙。

而無論是呼喚美伊克制,還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出訪緬甸,其實也都是為中國推行「一帶一路」維穩環境、排除障礙的必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