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同室操戈犯大錯 特朗普之亂或多延續四年?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近來大家關注的美國相關新聞,無非是美國伊朗衝突或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簽妥的國際事件,當中特朗普的負面報道無處不在。然而,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壞的曝光度」,在民主黨仍然困於身份政治與派系對壘的同室操戈格局之下,一直無所不用其極將自己留在鎂光燈下的特朗普,很可能會坐享漁人之利。

民主黨在新年之後的首次總統候選人辯論將於艾奧瓦州(Iowa)時間周二(1月14日)傍晚舉行。一向高舉種族多元,民主黨此次辯論所有合資格參加者卻皆為白人,華裔「黑馬」楊安澤(Andrew Yang)未過門檻,而最後一名黑人前列候選人、新澤西州參議員布克(Cory Booker)也正式退出選戰。

這種「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的陰霾早已籠罩整個民主黨總統初選。然而,曾在去年10月初一度在全國民調領先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及後卻「返回原點」的麻省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繼早前炒作富人捐款議題攻擊南本德(South Bend)同志市長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之後,如今高舉其女姓身份,直指同屬黨內左翼的第二大熱人選、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曾對她宣稱「女性難以勝出選舉」,惹起軒然大波,這議題勢將變成辯論中最受關注的焦點。

+1

沃倫改打「女性牌」

事源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周一(1月13日)引述4位消息人士報道,指桑德斯與沃倫曾在2018年12月討論兩人共同競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造成「左翼同室操戈」之時,桑德斯向沃倫直稱他不相信一個女人會贏。及後,沃倫馬上發表聲明認同這是事實:「我當時認為女人能贏,但他不同意。」

這4個消息來源當中有兩位自認是沃倫在事件後獲直接告知的人士。在首次初選投票將於2月3日舉行之際,於初選首州艾奧瓦州民調排行第四的沃倫,甚有可疑是故意驅使友人放出消息,企圖拉倒與她意識形態幾乎完全一樣的桑德斯。沃倫於此早有前科:她去年12月集中攻擊布蒂吉格閉門向富人募款,已讓後者民調滑落不少。

桑德斯公開否認指控,說他當時只說「特朗普是個會性別歧視、會種族歧視、會說謊的人,他會盡力將一切化為其武器」。常人聽來,會將此解讀為「沃倫作為女性應當心特朗普沒有底線的選舉策略」;不過,沃倫似乎是帶着女性主義的視覺作解讀,將之理解為「桑德斯不認為女性會贏」的委婉語。

沃倫每次集會後都會逐一與支持者合照,合照大多會在社交媒體上流傳。這可算是極佳的免費宣傳。(路透社)

近來,一直主打「公營化全民健保」(即取消現有私營醫保)的沃倫,眼見此等政策爭議非常,似乎已轉向主打意識形態戰爭。對着黨內溫和務實派新星布蒂吉格,她就打出「仇富牌」;對上擁有相同左翼政策主張的桑德斯,她就打出「女性牌」。沃倫在12月的一場競選集會中就聲言她「一輩子受夠了男人,而通常是男人才會一直叫她閉嘴坐下來」,並指出在民主黨的競選過程中,她也有同樣的感受。

君子協定成廢紙 身份政治分裂未改

其實《紐約時報》早在一年前已曾報道過桑德斯與沃倫在2018年12月的會面,並指出兩人訂下「互不攻擊」的君子協定。然而,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上周六(1月11日)亦曾指桑德斯的競選團隊正向選民宣傳沃倫的支持者是「受過高等教育、較為富裕、無論如何也會票投民主黨」的人,稱沃倫不像桑德斯一般能夠為民主黨帶來新選民。雖然桑德斯否認「曾說過任何關於沃倫的負面言論」,不過這兩位民主黨左翼大員的「君子協定」,如今只是發了黃的廢紙一張。

理論上,同室操戈並非這種總統初選的根本問題。根本問題是出於這種同室操戈的內涵。無論是沃倫的女性牌,還是疑似出於桑德斯陣營的選民定性言論,也是基於身份政治的論述,恍惚「作為女性被男性壓迫」是任何女性候選人選戰未成大器的非戰之罪,而「受過高等教育、較富裕」的民眾本該是民主黨死忠選民,根本不必被照顧。

桑德斯一直反對身份政治。他曾說:「如果有一個非裔美國人當上某大企業行政總裁,這是美國向前走了一步。不過,如果那人將工作崗位帶離本國、剝削工人,他是黑人、白人,還是拉丁裔,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不過,在這裏他似乎是在玩弄階級政治。(路透社)

這些身份政治的宣傳手法,不必詳細論述、容易為人直觀接受,也正是特朗普「我們」對戰「他們」的對抗性選舉策略的根基。然而,這一招在選民背景較為統一的保守派中管用;用在身份、背景多元的民主黨中,卻是自毀長城的操作,讓選民忽視了可以統一全黨的政策討論,而集中在各人的差異之上,造成分裂。

彈劾案成「明白黃花」

另一方面,民主黨在唯一統一全黨的議題「反對特朗普」之上,也顯露出策略上的幼稚,更加深了黨內分歧。

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自去年12月18日通過兩項彈劾條款之後,就一直將條款留中不發,沒有正式向負責審訊特朗普的參議院交送文書,試圖以「永續彈劾」及阻止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還特朗普清白」,去要脅參議院傳召更多此前被白宮阻止作供的證人,諸如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等。

然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對此無動於衷;而民主黨內亦有愈來愈多聲音不滿佩洛西的策略。根據CNN的報道,佩河西預計會在周二決定向參議院送交眾議院的彈劾條款。由於麥康奈爾表明已有足夠票數支持其先聽取「控辯雙方」說法、繼而決定是否傳召證人的做法,佩洛西此舉無疑是承認失敗。

佩洛西到了周日(1月12日)還在電視節目受訪上,堅持這近一個月的拖延「讓公眾看清傳召證人的需要」。可惜,在聖誕節後12月27日美方人員在伊拉克受襲死亡後,美國政治新聞的頭條就集中在美軍空襲伊拉克真主黨旅陣地、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被圍攻、美軍刺殺伊朗將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美伊陷入戰爭邊緣、伊朗以導彈襲擊報復美國、特朗普最終未有出兵等一系列的外交、軍事危機之上;如今伊朗局勢險境已過,特朗普卻要跟中國簽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料將繼續以外事獨領風騷。在特朗普一浪接一浪搶佔頭條的攻勢下,彈劾案似乎已成了「明日黃花」的過時之物。

經歷策略挫敗,而黨內仍然困於玩弄身份認同的「方便政治」之中,「蜀中無大將」的民主黨很明顯在上屆大選挫敗四年之後,尚未能尋得一條清晰的政治路線,以重奪白宮控制權。無論初選誰人出線,只要一天這種政治未得更改,民主黨要穩勝特朗普的機會只會愈加渺茫。為民主黨人深痛欲絕的「特朗普之亂」也許要再延續多四年,才能給予民主黨更多的時間去嘗試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