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特朗普改口不改心 中美防疫合作難實現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特朗普在3月31的記者會上稱美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提示民眾未來兩周會很痛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美國發展迅猛,特朗普在公眾面前的表態也一變再變,常與特朗普發生「脣槍舌戰」的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記者阿科斯塔(Jim Acosta)在最近的電視連線上稱,「很明顯的感受到,特朗普現在很害怕,他終於明白了新冠肺炎的嚴重性」。
在疫情爆發前期,中美之間多有口舌之爭,但隨着疫情在全球蔓延,越來越多人認為,中美合作抗疫的現實需求越來越迫切。中國的抗疫經驗能否很好的「出口」,這又將如何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以及「疫情之下」的中美關係發生變化了嗎?
圍繞以上問題,香港01採訪了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前副代表周小明,他認為,特朗普即便「改口」,不再炒作「中國病毒」的說法,但心態並沒有改變,中美合作抗疫或許依舊受制於意識形態鬥爭。

01:歐洲和美國儼然成了新的疫情中心,尤其是歐洲,疫情嚴重之外,甚至還出現了德國攔截瑞士醫療物資的情況。在你看來,問題出在哪裏?

周小明:疫情期間,歐盟成員國之間出現了紛爭,甚至可以說以鄰為壑,不難理解。歐盟本身就是一個利益聯盟。成員國的利益一致時,大家和和氣氣,合作愉快。當國家利益發生衝突,必然是各人自掃門前雪。這種不協調的情況不是第一次出現,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另外,歐盟可能出手晚了。直到3月11日,歐盟才開了應對疫情的首次峰會,進行協調。這時候,新冠肺炎已經歐洲大地蔓延,一些成員國也已打得不亦樂乎。

01: 疫情給歐洲一體化帶來了什麼挑戰?歐洲應該反思什麼?

周小明:出現這種情況,將助長民粹主義,增強對歐盟的離心力。這同歐盟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可喜的是,歐盟已經開始反思,而且正在採取補救措施。比如,德國已經開始接受意大利患者。歐委會也在考慮成立共同基金,以幫助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受疫情嚴重打擊的成員國恢復經濟。歐委會還準備制定一項有關經濟復甦的共同戰略,在歐盟和成員國兩個層面進行協調。去年上台的歐委會和歐洲理事會把一體化作為首要使命。應該說,在這方面,它們還很長而且很崎嶇的路要走。

01:中國剛控制住疫情,就開始向國外派遣醫療力量支援,目前疫情向意大利派遣了三批醫護人員。在全球疫情爆發之際,中國已經成了很多國家求援的對象,尤其是歐洲,在你看來,未來中歐關係會發生哪些變化?

周小明:中歐領導人在抗疫問題上保持了密切溝通,相互鼓勵和支持。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與習近平主席的通話中表示,要與中國加強合作,學習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反對借疫情「污名化」中國的做法。

中國疫情發生後,很多歐洲國家捐獻醫療物資,幫助中國渡難關。中國以李報桃,在國內疫情有所緩解的時候,第一時間向疫情嚴重的歐洲國家派出了醫療隊,還向歐盟成員國捐獻大批醫療設備和物資,同它們分享疫情防控經驗。

患難見真情。共同的遭遇使中歐成了「一條戰壕裏的戰友」。中歐加深了相互了解,拉近了關係。雙方在抗疫中的合作,尤其是中國幫助歐盟的一片真情,可能會促使更多歐洲人反思中歐關係。歐盟有些人習慣於從意識形態或政治制度的角度來看待中歐關係,將中國視為異己,因而對中國要麼懷疑,要麼敵視。期待他們一夜之間改變這種思維,不現實。但可能會有更多的歐洲人開始用新的視角來觀察和分析中歐關係,明白中歐不是「體制對手」,理解到中歐之間合作多於競爭。

美國政府對盟友歐盟實施禁飛,事先也不通知。它還將美國疫情惡化的原因部分歸咎於歐盟,並策劃高價收購德國一家疫苗公司,想獨佔疫苗研發成果。美國這些自私自利的行為再次讓歐洲人詛喪。歐盟也會從中看出中美兩國究竟誰是真心幫它。

有人說,由於中國向塞爾維亞派出醫療隊,可能再次引發歐盟一些大國的心病。因為中國同東歐國家關係密切,德法兩國一直有戒備心理。一些西方媒體也污衊中國圖謀對歐盟實行分而治之。但是,中國在向東歐國家提供援助的同時,也向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合作密切,派遣了醫療隊。歐盟大國應該會注意到這一事實,它們的心態會比較平衡。

01:連續在Twitter上使用「中國病毒」字眼的特朗普,也已經有數日不再使用這一說法,這能否理解為,美國釋放出與中國合作的信號?

周小明:一段時間以來,特朗普政府一口咬定中國是新冠肺炎(COVID-19)是發源地,把它稱作「中國病毒」或者「武漢病毒」。它還污衊中國有意隱瞞疫情,缺乏透明度,耽誤其它國家應對疫情,要求中國對全世界的新冠肺炎大流行負責。國務卿蓬佩奧說要同中國「秋後算賬」。華盛頓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是推卸責任,轉嫁危機。美國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飆升,目前已經超過20萬,而且仍在快速蔓延。股市也出現了4次熔斷,道指被打回到三年多前。實體經濟正在受到嚴重打擊。

近日,包括林毅夫在內的經濟學家預測,如果應對不力,美國可能陷入上世紀30年代規模的經濟大蕭條,而不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了。面對如此糟糕的前景,特朗普政府需要尋找「替罪羊」,為它承擔疫情應對失敗的責任。

特朗普政府製造「中國問責論」,還有遏制中國崛起的意圖。當前,新冠肺炎在全球飛快傳播,死亡人數可謂是觸目驚心,經濟損失也將難以估量。美國政府圖謀把中國打成疫情的罪魁禍首,把疫情給世界造成的災難和痛苦歸咎於中國,推動全世界移恨於中國,把矛頭對準中國,以此來分裂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目前,美國已經有公司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告上法庭,提出要中國賠償。

特朗普改口有幾方面原因:其一是,「中國病毒」的說法引發了美國國內針對美籍華人的暴力或歧視事件。而美籍華人又是他競選連任所要爭取的對象。

其二,特朗普「中國病毒」的提法在全世界招致了廣泛的批評。在美國國內,連疾病控制中心主任也反對這一歧視性的提法。在國際上,更是不得人心。聯合國秘書長、歐盟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都反對「污名化」的做法。特朗普炒作「中國病毒」概念損害了美國的信譽。止損也是特朗普改口的原因之一。

特朗普雖然表示不再把新冠肺炎叫做「中國病毒」,但是他的心態沒有改。美國的對華整體戰略沒有變,敵視中國的態度也沒又變。這將給中美抗疫合作帶來障礙。

據西方媒體媒報道,美國近日宣布取消對中國口罩的認可,停止從中國進口。另一條消息是,美國政府為減輕本國企業的負擔,決定暫緩徵收大部產品的進口關税,但對3,600億美元中國產品所實施的懲罰性關税卻照徵不誤

中國是願意同美國開展抗疫合作的。中國也希望通過共同應對疫情,緩和中美關係。但美國卻把疫情看作遏制中國崛起的機遇,將疫情地緣政治化,趁中國之危,千方百計打壓中國。華盛頓利用疫情給供應鏈帶來的困難,推動中美經濟脱鈎。在同習近平主席通話的前一天,特朗普還將「2019年台北法案」簽署成法,再次衝擊「一個中國」的紅線。

在美國遏制中國崛起戰略不變的情況下,美國同中國的合作會有很大的選擇性,原則是不能讓中國收益,要美國利益最大化。國內有人預測,疫情將為中美緩和對抗帶來機遇。但是,從歷史上看,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沒能促使交戰國馬上調轉槍口來對付共同的敵人,而是在這場瘟疫吞噬了上千萬人的性命後,它們才坐到了談判桌前。只要美國中國對華遏制戰略一天不放棄,中美合作的前景就一天難有大改善。美國對中國的挑釁就很能停歇下來。就抗疫合作來說,中美之間會有一些,但很有限。

01:在疫情當中,中美脫鈎的問題再度引發討論,有觀點認為,疫情恰恰證明了中美脫鈎的不現實,而全球供應鏈更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對此你怎麼看?

周小明:這是相當部分國人的看法,或者說是願望。但美國決策層卻不這樣認為。三月中旬,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顧問還提出美國要建立自己的醫藥產業供應鏈。可以想象,華盛頓仍將大力推動中美脫鈎。

討論中美經濟脫鈎這個問題時,國內集中在脫鈎的不可能性上,美國決策層強調的是脫鈎的必要性。我認為,中美經濟完全脫鈎,不現實,也可能不是美國政府的目標。脫鈎會達到什麼程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有賴於中國的對策。如果中國應對不當,脫鈎的風險就會倍增。我們不能盲目樂觀。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客觀上,疫情向跨國公司敲上了警鐘:供貨來源多樣化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這種新的認識將推動一些外國企業考慮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總體來說,疫情令人們對全球供應鏈產生的是疑問號,而不是感歎號。它大概會推動美國的一些關鍵產業同中國進一步脫鈎。當然,脫鈎不可能是所有領域,而是特定領域,如軍工和高科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