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解讀香港地位:在一國兩制政策下,不會被北京深圳取代

撰文:甄倩倩
出版:更新:

香港近月因反修例示威活動引起社會關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談論香港地位的短片,近日在內地網絡上熱傳,他的解讀也引發了外界熱議。
在短片中 ,黃奇帆對如何看待香港現狀,以及伴隨著中國內地不斷開放,香港將面臨何種衝擊等熱點話題一一予以分析。

黃奇帆表示,「香港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中心。香港的這一中心地位,與上海、北京以及深圳等這些同樣為貿易中心或者港口航運中心的城市相比,有明顯的區別,即香港有『一國兩制』的政策」。他說,「中國再開放,也不會搞資本主義制度」,因而,無論再過20年或者是30年,「北京、深圳或者是青島等城市的經濟總量哪怕是香港的2倍或者是3倍,香港的地位照樣是不可取代的。」

黃奇帆在談到香港存在的意義時還強調,不要用GDP來衡量香港。「再過10年、20年,中國國內的經濟體量大,所以自然經濟規模會超越香港。但是它的主要功能,不在於它的GDP本身有多大。它就那麼700多萬人,怎麼能跟你1億人口的一個省或者幾千萬人口的一個中心城市,來做這種比較呢?」

黃奇帆說,基於「一國兩制」政策,香港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影片截圖)

黃奇帆又提及,過去40年來,中國大陸引進外資,一半左右都來自香港。雖然內地的經濟規模迅猛增長,但去年香港在中國引進外資總量的比例仍然達到54%。這些資本並非均來自香港本地的企業,而是全球資本通過香港這個跳板,進入內地。

黃奇帆又談及貿易,他說香港一個「彈丸之地」,香港去年和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總額達到7000億美元,幾乎等於中美貿易的總和,這些貿易往來也不是香港本身那700萬人的內在需求,而是因為香港是世界性轉口、離岸貿易的中心。他說,幾代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都看到了香港和內地體制不同所帶來的優勢互補。

認為深圳可取代香港的想法是「小兒科」

黃奇帆最後說:「不要以為中央現在看香港亂了,覺得香港不行了,就要用深圳去取代它,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他說,這些文字都是「小兒科的文字,沒什麼意思」。

針對時政熱點,黃奇帆頻頻發表看法。在9月10日的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黃奇帆發表演講指出,應對美國的貿易摩擦應該堅持四個原則:第一,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第二,保持定力,增強信心,要看到中國的大國優勢,以及體制性優勢,中國在世界各個方面的地位;第三,就是守住底線,靈活對策;第四,關鍵的環節關鍵的領域自力更生,加快發展。

他還提出了中國應對貿易戰的三張王牌:第一,市場是王牌;第二,產業鏈是王中王;第三,金融是中國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