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26個月僅1次機會 中國7、8月將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據央視今日(1日)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受訪表示,根據中國火星探測計劃,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他介紹,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它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

包為民說,火星與地球最近的時候,距離大概有5500萬公里,探測器在經過長途飛行後,如何成功被火星的引力場捕獲,是任務中的關鍵點之一。如果捕獲失敗,探測器將會與火星擦肩而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去年11月首次公開中國火星探測器「真容」。(微博)

資料顯示,火星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沖日」,這時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會達到極近值,這段時間可以使用較低的成本將探測器送往火星,因此人類的火星探測活動通常也會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高潮。在2020年就有一次「火星沖日」的機會。探測器發射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時間的飛行抵達火星。

早前3月1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圓滿完成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無線聯試,充分驗證探測器與地面系統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並對各類方案、技術狀態、軟硬件系統進行全面測試,為未來任務順利展開奠定堅實基礎。

3月10日,工作人員對各類方案、技術狀態、軟硬件系統進行全面測試。(微博)

據悉,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着陸巡視器兩部分組成,着陸巡視器將在火星表面軟着陸,並釋放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進行巡視探測。據了解,火星車將停留90個火星日,開展巡視探測、火星地貌特徵研究等多項任務。

今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期間,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字「天問一號」。據官方介紹,「天問」的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