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朝鮮有力攻擊美國領土  朝核問題各方重布棋局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東北亞緊張局勢近期持續升溫,朝鮮月初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聲稱擁有「發展完成的核能力」,可「裝載於洲際導彈攻擊世界任何一個地方」。
軍事專家認為,朝鮮導彈的射程已可覆蓋美國阿拉斯加,變相增加與美國角力的籌碼,甚至改變了朝鮮導彈及核問題性質,各方今後或須重新審視應對方法。

朝鮮7月4日在接近中國邊境的平安北道試射「火星-14」型洲際彈道導彈,導彈向東飛行逾930公里近40分鐘後墜落日本海。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物理學家賴特(David Wright)分析,導彈以高射角發射,正常情況下射程可達6,700公里,雖然不足以覆蓋夏威夷或美國本土48州,但能攻擊阿拉斯加。

張璉瑰認為,金正恩希望向外界宣示推進導彈及核計劃的決心。(網絡圖片)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朝鮮發起今次挑釁,旨在追求軍事及外交目的。軍事方面,試射有助推進導彈及核計劃,發展攻擊地球任何一個目標的能力。朝鮮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射導彈,也有外交目的——就在發射導彈前一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會晤,討論了朝鮮核問題,加上韓國總統文在寅早前訪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達成繼續向朝鮮施壓的共識。此外,由於當時20國集團(G20)峰會舉行在即,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是想趁機宣示推進導彈及核計劃的決心。

美國大學生瓦姆比爾上月底自朝鮮返國後不久死亡。(路透社)

朝鮮今次舉動令特朗普顏面掃地,他今年1月還未上任時曾聲稱,朝鮮有力攻擊美國部分領土的情況「不會發生」,言猶在耳,朝鮮已發展出攻擊阿拉斯加的能力,而且是在美國獨立日假期成功試射,等同打了他一記耳光。被朝鮮囚禁逾年、淪為植物人的美國大學生瓦姆比爾(Otto Warmbier)上月底返國後不久死亡,當時美國民情洶湧。朝鮮接二連三挑釁美國,輿論關注特朗普將會採取何種反制措施,包括會否實行軍事打擊。

華府:必要時動武保護自己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出席安理會緊急會議時形容,朝鮮發射洲際導彈,斷絕了透過外交方式解決問題的可能,又指「如有必要」,美國會動用強大的軍事力量保護自己和盟友,但不希望事情向這個方向發展。駐韓美軍司令布魯克斯(Vincent  Brooks)亦表示:「自我剋制是一個選擇,它是休戰與戰爭的屏障……在盟國領袖下達命令後,我們可改變我們的選擇。」一旦美國與盟友採取軍事手段打擊朝鮮,代價不菲,因為人口密集的首爾距離朝鮮不遠,極容易受到對方攻擊。末日鐘管理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今年一份報告更指,朝鮮擁有沙林毒氣及VX神經毒劑等化武,「朝鮮在首爾地區造成大規模化武傷亡的能力,不亞於其造成核毀滅的能力。」

朝鮮再射導彈,黑利形容已斷絕透過外交方式解決問題的可能。(美聯社)

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肖赫夫(James Schoff)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金正恩可能急於向外界展示該國擁有可靠、可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技術,但估計朝鮮現時的技術仍未去到這個水平。肖赫夫認為,隨着局勢愈趨嚴峻,美國必須就「採取多進取的態度以阻止朝鮮擁核」作出決策,但現階段美國不應採取軍事行動,料將透過更嚴厲的制裁和強化軍事威懾,向朝鮮施壓。

美憂本土受襲 或調整對盟友承諾

「難以想像韓國和日本會繼續忍受下去,或許中國會向朝鮮採取強烈措施,一勞永逸地終結這場鬧劇!」朝鮮發射導彈後,在Twitter發表這番言論。雖然特朗普態度強硬,但有學者指美國可能基於擔心本土遭受攻擊而調整對盟友的防衛承諾。在冷戰期間,西德總理施密特便提出一旦與蘇聯爆發核戰,美國未必會冒本土受襲的風險來防衛西歐盟友,反而會切斷與盟友的聯繫(decoupling)。

智庫「美國進步中心」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高級研究員蒙特(Adam Mount)擔心,美國為了自保,可能拋棄對日韓兩個盟友的承諾,實行「decoupling」。由於特朗普經常強調「美國優先」,這個可能性不能完全抹煞。不過政治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高級編輯潘達(Ankit Panda)認為,雖然在特朗普治下「decoupling」風險增加,但美國不太可能基於畏懼朝鮮的洲際導彈,與日韓分道揚鑣。

中國向來在處理朝鮮問題的國際努力中扮演關鍵角色。北京支持聯合國決議,對這個傳統盟友實施多項制裁,但一直無法說服對方放棄導彈及核計劃。特朗普在上周二的帖文提及「或許中國會向朝鮮採取強烈措施」,似乎仍然寄望中國能夠約束朝鮮,但翌日改變態度,甚至質疑中國是否願意與美國真誠合作,「中朝貿易額(今年)首季增長近40%,中國與我們的合作也不過如此。」

朝鮮發射導彈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暫停向朝鮮出售燃油,中國政府亦可能採取其他制裁措施,包括暫停中國遊客往朝鮮旅遊、停止從朝鮮進口鐵礦石,透過經濟方式迫使對方屈服。但研究東亞地區安全的南京大學學者朱鋒認為,朝鮮今次挑釁對北京而言是重大挫折,不但令中國呼籲美朝對話的努力泡湯,同時增加特朗普政府透過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風險,「這次(導彈)發射是對中國的一大打擊,北京一直想見到美國與朝鮮對話,而非一味強調制裁和孤立,但朝鮮不斷加劇局勢緊張。」

俄羅斯插手 三大國角力

俄羅斯是東北亞的持份者之一,中朝關係轉差之際,俄國卻增加對朝鮮半島的關注。俄國副外長莫古洛夫(Igor Morgoulov)上月底表示俄國計劃用「自己的策略」,說服朝鮮放棄核計劃,「必須確保區內所有國家都感到安全,在朝鮮這個案上,一定要確保它放棄導彈及核計劃……我們深信軍事挑釁、威力威嚇、(內容)激進的聲明,不論它們來自何方,只會令局勢惡化。」莫古洛夫未提供具體細節,但有關消息一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立即表示「擔心俄國可能支持朝鮮」。

中俄立場不一致或礙合作

中俄能在朝鮮問題上衷誠合作嗎?在處理朝鮮半島核問題上,兩國立場並非完全一致,甚至有不少分歧。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韓國計劃」主管特拉諾亞(Georgy Toloraya)指出,如果中國接受美國要求,在解決朝鮮核問題上承擔調停的責任,莫斯科會擔心在這個外交過程中被邊緣化,「(透過中美)G-2模式最終解決朝鮮問題,對莫斯科沒有特別的吸引力」。特拉諾亞續指,文在寅早前派遣特使訪俄期間,普京並未否定派特使前往平壤進一步參與斡旋的可能性。此外,俄羅斯有意參加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及物流合作計劃,包括建立一條經過朝鮮的輸油管,避免中國獨佔市場。

雖然存在分歧,但兩國領袖上周在俄羅斯會面時,發出共同應對危機的信息。兩人就朝鮮發射洲際導彈發出聯合聲明,譴責朝鮮再次違反聯合國協議。俄羅斯更表示支持中國提出的「雙暫停」方案─呼籲朝鮮停止導彈及核計劃,換取美國和韓國停止大規模軍演及停止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不過,北京專家張璉瑰認為,美韓是否進行軍演完全可以核查,但朝鮮是否暫停核活動,或只是積極準備下一次核試,根本無從驗證,在敵對雙方完全沒有互信的環境下,「雙暫停」方案難以實行。

中俄領袖呼籲美朝接受「雙暫停」方案。(美聯社)

「為了阻止全球性威脅,全球(各國)須要採取行動……所有國家應該公開向朝鮮表明,它追求核武器是有後果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確認朝鮮首度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後,發出這個措詞強硬的聲明。他把有關威脅形容為「全球性」(global),足見問題嚴峻。毫無疑問,朝鮮由往日只能威脅日韓,發展至有力攻擊美國領土,顯然已改變了朝鮮核問題的性質,同時反映多國斡旋仍然未能湊效,中俄能否推動和平談判仍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事態朝哪個方向發展,歸根究柢還是取決於特朗普和金正恩一念之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