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症新突破:失憶有得救 激活海馬體細胞重拾記憶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MIT一項研究顯示,腦退化症(Alzheimer's disease)造成的失憶情況或可治療。實驗中科學家成功透過藍光刺激,在腦退化症老鼠身上引發出已遺忘的記憶。

失憶是腦退化症中最嚴峻的症狀。(Getty Images)

腦退化症中最嚴峻的症狀是失憶,研究證明患者或仍有形成新記憶的能力,只是無法由腦中回想起。研究結果可為未來治療腦退化症提供新方向,藥物或療程可針對修復患者的回想系統。

研究由MIT及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共同進行,MIT負責人利根川進是首位亞洲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他指出,實驗證明記憶可以從退化的腦中召回,失憶並非真的「完全失去記憶」,只是召回記憶的過程中出現問題。

實驗利用一批基因改造成腦退化症的老鼠,一旦牠們接近籠子,就以輕微電擊令牠們恐懼籠子。

記憶形成過程中,產生相對變化的腦細胞稱為「印痕」(Engram),科學家首先為老鼠植入一種可令印痕細胞對藍光更敏感的病毒,再以高頻率藍光刺激海馬體(Hippocapmus)中的印痕細胞,成功令失憶老鼠重拾記憶,再次對籠子產生恐懼反應。

不過,技術因涉及操縱腦細胞,過份入侵性的治療不適合用於人類身上,故實驗結果應作為未來治療方法參考,或作為檢測早期腦退化症的方式。

倫敦大學學院專家哈迪(John Hardy)表示,實驗顯示儲存記憶及回想記憶是分開進行的,可以令科學家對腦退化症的理論層面加深了解。不過,在人類的腦退化症中,失去神經細胞(Neurons)的情況並未出現在老鼠身上,或成為一個不穩定因素。

(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