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日本未習慣中日國力逆轉  雙方需全方位交流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及東盟峰會時,先後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顯示日中關係正在改善。《香港01》訪問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他指出兩國仍然處於國力逆轉的過渡期,雙方均未做好心理準備,兩國民眾亦欠缺心理調適,容易有摩擦。他提議兩國必須坦誠交流,弄清對方哪裏感到不安。

01:香港01記者(唐宇廉)林:林泉忠

01:早前,你原訂在北京大學舉行一場講座,內容有關「中日國力逆轉」,最終因為某些原因而取消。其實早在2014年,你曾撰寫一篇有關「中日國力二次逆轉」的文章,請問你最新的觀察是什麼?(註:第一次逆轉以甲午戰爭為標誌)

林:日本做了亞洲「一哥」差不多一個世紀。不過,由於中國在1980年代逐漸崛起,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後,逆轉的勢頭愈來愈明朗,日本GDP甚至在2010年被中國趕上。

傅高義所著的《日本第一》。日本接受了書中觀點多年,未做好屈居第二的準備。(網上圖片)

當然,兩國整體國力逆轉的過程是否已經結束,還是值得觀察──中國現時最強的是經濟和軍事方面,但軟實力、科技等方面仍是日本佔優,所以現時仍然處於中日國力二次逆轉的過渡期,過程仍未結束。

日本人並不認為自己已被中國超前,這種想法其實相當普遍。過渡期有一個特徵──大家都未做好心理準備,兩國國民欠缺心理調適,容易有摩擦,民族主義高漲。

中國的「量」大了,對日本挑釁更會展現反擊。中國軍事和經濟力量雖然增強,國民的「大國風範」卻未樹立起來,在此情況下,民族主義容易滋生和高漲。

日本做了「一哥」多年,大家記得在1970、1980年代,哈佛大學學者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撰寫《日本第一》。書中訊息日本人已聽了三、四十年,他們已習慣「日本第一」,仍未做好屈居第二的心理準備,很易滋生民族主義,右翼勢力這幾年的確有所增長,「右翼指數」最高的安倍政權亦得以在這個時代叱咤風雲。因此兩國目前處於緊繃的狀態。

01:你剛才提及心理調適的問題,請問有沒有方法疏導?

林:雙方需要坦誠交流,坐下來交流,討論兩國是否能夠改善關係,弄清對方哪裏感到不安。對話不單只是政府之間,民間也要有多方面、全方位對話。

日本政府覺得中國崛起的方法有問題,批評對方以實力改變現狀,例子包括東海、南海爭議。第二,日本覺得中國無視國際法,拒絕以國際法處理紛爭。有見及此,安倍晉三不斷強化國防能力,新安保法、集體自衛權都是在他任內推出的,明顯旨在牽制崛起的中國。

01:你指出日本對中國崛起的方法感到不滿,問題是中國認為只是在捍衛自己的權益,日本可如何應對呢?

林:中國不改變,安倍就強化軍力以作制衡,因為他擔心隨著中國愈來愈強大,總有一日會侵蝕日本領土。釣魚島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想取回,日本認為這是破壞現狀,所以要強化軍力,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大家必須坦誠對話,應對21世紀中日國力逆轉的態勢,思考如何構築東亞區域秩序。可惜的是,中日全方位民間對話仍未開展,我為此感到擔憂。

01:安倍剛出席APEC和東盟峰會,會見習近平和李克強。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兩國首腦可能互訪,你是否認為兩國關係正在改善?

林:是的,的確在改善。對安倍而言,他從來沒說過不改善關係,他覺得中日關係不佳是中方責任,他一直歡迎對話,前幾年兩國領袖沒有對話,是因為中方不願意與他會晤。

中國兩位領袖今次願意見安倍,其實早有徵兆──10月1日是中國國慶,當國慶酒會在東京舉行時,安倍率領高官齊齊亮相酒會,這做法極為罕見,旨在表達改善關係的善意。我覺得這個做法奏效,促使習、李與安倍會晤。日本對此感到滿意,明年亦有機會進行正式首腦互訪。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舉行。如果會議年底舉行,由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明年締結40周年,習近平和安倍屆時舉行首腦會談就會順理成章,安倍尤其想促成習近平訪日,因為習近平上任後,從未訪日。他擔任國家副主席時曾經訪日,出任國家主席後則未曾訪日。

安倍在中國駐日大使館出席中國國慶及中日邦交正常化慶祝活動。(美聯社)
01:中國和日本分別希望從對方身上具體得到什麼?

林:經濟上大家都需要對方。對日本而言,中國早就超越美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所以中日經貿關係極為密切,這就是立場右傾的安倍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原因。

對中國來說也是一樣,2012年的釣魚台問題導致兩國差點兒兵戎相見,部份日本在中國的投資轉移至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這對中國經濟沒有幫助。因此在釣魚台問題爆發後兩年,兩國達成共識,恢復正常交流。中國當時願意這樣做,很大原因是經濟問題。

01:經貿問題十分重要,除此之外,雙方還有什麼需要對方合作?

林:就着朝鮮問題,日本認為中國的存在極為重要,縱使中國在過去幾年就朝鮮核武問題沒有什麼作為。不過,日本畢竟認為只有中國有機會勸服金正恩,即使無法勸服,施壓的手段也是有的,因為朝鮮經濟被中國控制。日本希望中國合作,尤其是金正恩近期不斷「暴衝」,一旦美國動武,日本希望中國不要插手。

01:阻礙中日兩國進一步發展關係的障礙是什麼?

林:中國始終擔心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愈來愈密切,尤其是去年「520」蔡英文就職以來,日本和台灣正處於我所稱的「安蔡時代」。安倍是戰後最親台的政治領袖,民進黨政府亦對日本極為友好,我曾撰文形容這是「日台黃金年代」。正因日台關係可能更進一步,北京懷有極大戒心。由於安倍現時要討好中國,爭取習近平明年訪日,我認為中國會藉此向安倍施壓,不要再搞事。事實上,習近平早前會見安倍時曾提及台灣問題,這對台日關係發展可能造成壓力。

01:中國是否畫了一條紅線給日本,不要觸及主權問題?

林:一直都是如此,日台關係只會在非官方框架內發展,維持交流。即使在我提及的「安蔡日台黃金年代」,官方關係的提升不會有很大突破,實際關係提升卻是有可能,包括台日經濟是否一體化,相信北京會很關注。

北京最關心的並非經貿事項,而是日本會否制訂日版「台灣關係法」,在安全領域上會否有軍事合作,北京對此最有戒心。據我所知,在這個領域上,由於極為敏感,應該不會有突破。

01:台灣問題太敏感,短期內難以克服,中日兩國可以怎樣推進關係?畢竟中國可能覺得日本在冒犯自己。

林:現時雙邊關係並不存在極大障礙。例如,釣魚台問題已告一段落,中國海警船間中亮相,繞個圈便折返。日本縱然不滿,但中國也沒有進一步行動,所以是隻眼開隻眼閉。歷史問題也很棘手,2013年底,安倍突然參拜靖國神社,這幾年卻變「乖」了,沒有令歷史問題再次掀起波浪。

不過對日本來說,剛才提及她對中國崛起的態勢感到不放心,這不單對安倍而言,整體日本人對中國人的不親近感依然是居高不下,差不多有九成,中國那邊反而改善了,只有七成人不喜歡日本。

2013年後,安倍未再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Getty Images)
01: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先後訪問日本和中國,他和中國簽訂不少貿易協議。假如美國太重視中國,對日本有何影響?

林:日本的擔憂不是始於今日,這幾年都是如此。今年4月習近平前赴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會晤特朗普,同時邀請對方今年訪華,獲特朗普首肯。消息一出,最緊張的當然是日本,擔心特朗普不首先訪問日本。因此,安倍做了很多功夫,促成特朗普把訪問亞洲的第一站定為日本。當然,日本的理據很充足,因為日美是同盟國,中國不是,加上順路,所以先訪問東京,再訪問北京。在這方面,日本可謂搶了先機,得償所願。

特朗普訪日期間獲最高規格接待,中國、越南也給予高規格接待。各國爭取討好特朗普,可以看到中日之間的角力。始終中國崛起,國際影響力增加,日本確實擔心美國會愈來愈重視中國,因此要提一提美國:「我才是你的最佳拍檔。」

無論如何,只要中國不在南海有太大動作,特朗普便很樂意和中國改善關係。畢竟,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很注重中國經濟,希望雙方合作。另一方面,特朗普希望穩住中國,令美國可以應對朝鮮,所以他重視中國屬理所當然。日本的地位或多或少會被削弱,但無論如何,畢竟日美是盟友,加上日本從美國買了很多武器,美國不會不重視日本。如果中日可以少些猜忌、牽制,是美國所樂見。

01:在未來一段時間,你怎樣預計中日關係走向?

林:到明年為止,中日關係會保持較佳狀態,因為雙方都重視40周年這個日子。經過今次連續會晤習近平和李克強後,安倍和日本外交界都感到欣慰。

假使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成功在今年年底舉行(由日本舉辦),安倍便會邀請習近平明年訪問東京。如果三國領導人會議(中國派國務院總理出席)無法在今年年底舉行,而是拖到明年1月,習近平明年訪日的機會較低,因為一年之內,怎會有兩名中國領袖訪日?這並不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可能變成後年才成行,但安倍確實希望習近平明年訪日。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一次舉行已是2015年。(資料圖片)

除了經濟、朝鮮等因素,安倍晉三歡迎習近平還有一個原因──修憲。今次修憲最大焦點是把自衛隊寫入憲法,日本人擔心一旦自衛隊寫入憲法,將來打仗的機會便會增加。假如中日關係良好,大家對修憲的恐懼感便會減低。或許有人會問,既然關係良好,為什麼還要寫入去?這是因為還有朝鮮問題要解決。對安倍而言,最好的情況是與中國搞好關係,而朝鮮間中挑釁,這便符合安倍的「修憲路線圖」。

01:中國外交部常說,基於歷史原因,對日本很有戒心。若日本真的修憲,難道不會觸發中國反彈嗎?

林:在這幾年,中國對日本修憲不置可否,只會間接要求日本堅持和平道路,很少就日本修憲表達不滿或反對,這對安倍相當有利。

安倍修憲最大阻力不是來自外圍,但外圍環境會影響國內氣氛。他要實現修憲,一方面要與中國改善關係,讓日本人安心,即使把自衛隊寫入憲法也不會馬上打仗。朝鮮因素確實幫了安倍一把,給了他一個藉口。他從政最大的心願是修憲,修憲成功便可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