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地震一周年】國內外局勢緊張拖慢重建 滿目仍瘡痍

撰文:陳冠東 盧燕儀
出版:更新:

2015年4月25日當地時間近正午時分,尼泊爾中部發生一場7.8級大地震,導致近9,000人死亡,近300萬人流離失所。一年過去了,重建進度受國內外因素影響而變得緩慢,政府推動的重建進度幾等於「零」;夾在中國及印度兩個區域強國之間的尼泊爾受地緣政治局勢干預,尼泊爾離重拾地震前的風光路仍遠。

今日(25日)是尼泊爾七級大地震一周年。災民不滿政府重建進度緩慢,昨走上街道示威抗議。(路透社)

尼泊爾,一個夾在中國及印度之間的小國,狹長的國土滿佈崇山峻嶺,在中尼邊界更聳立著珠穆朗瑪峰,是全球登山客的天堂,旅遊業自然是國家的經濟支柱之一。但一年前的地震令首都加德滿都遭地震重創,大量古建築倒塌,著名地標王宮廣場及比姆森塔均在地震中損毀嚴重,登山路線亦被逼關閉近兩個月。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地震帶來的經濟損失最少達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相當於該國的半年的GDP。

經濟復甦固然需時,但國內外政治等因素,令重建進程超慢。國際社會承諾向尼國提供近40億美元(312億港元)援助,尼國政府亦曾承諾向部份災民提供逾萬港元援助金,但當地政府要延至地震後八個月才成立專責災後重建的國家重建局,全國萬計失去家園的災民,只有800人得到政府承諾的首筆500美元(3,900港元)援助。

政府重建乏力,老百姓受苦,逾百名災民昨走上街頭,在總理辦公室附近示威,防暴警察手持盾牌一字排開,不准示威者向前推進半步,走在最前的示威者手持藍色帳篷向前挺住,試圖突破警察封鎖。示威者高舉抗議標語,狠批政府重建不力,令災民等了又等,400萬災民仍在臨時房屋棲身,怒吼:「地震發生了整整一年,還有那麼多人以帳篷為家!」、「援助究竟用在哪?」

災民手持抗議標語,批評尼泊爾政府重建不力,令災民等了又等。(路透社)

新憲法引發燃油危機 災民成地緣政治犧牲品

七級大地震重創高海拔小國,尼泊爾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尼國政府卻在災後力主制憲,惹來爭議不斷。新憲法下的國會只有45%的席位由比例代表制產生,比舊憲法規定的58%為少,間接損害尼泊爾超過100個少數民族的利益。另外,少數民族亦不滿新憲法內的新省界,尤其是在尼印邊境低地地區居住的少數民族,他們在新劃界下一分為二,並要和一直不和的高地居民同住一省,擔心會被高地人控制,權力分佈不均使國家進一步分裂。

新憲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令尼泊爾及印度的關係緊張,因為在尼印邊境的少數民族中,有一個名為Madhesi族群,他們常與印度人通婚,但由於尼國的國籍法不容尼籍女性與外國人結婚後所生的孩子的擁有尼泊爾國籍,使很多人成為無國籍人士,問題到新憲法出爐後仍未解決,新省界再加上國籍處理問題令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力減低,更疑似在背後指使Madhesi族群封鎖尼印兩國的貿易通道,最終導致尼國於去年11月發生「燃油荒」。

印度是尼泊爾唯一的燃油供應國,在新憲法出台後卻單方面截斷燃油供應。尼泊爾最終被逼由中國輸入燃油,但入口量僅有之前的六成。供應減少下,在窮人較多的尼泊爾實在負擔不起高昂的燃油價格。至於仍未等到政府資助的災民,就只能以柴火煮食,貧窮的小孩亦只能徒步上學,對住在鐵皮屋的他們來說,凜冬是地獄。

貿易封鎖到今年二月才解封,尼國重建步伐再受延誤。

尼國政府災後重建乏力,但人民對未來仍抱有希望,昨晚在加德滿都著名王室廣場,點燃蠟燭,照出國家未來。(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