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麥當勞 老人交朋結友尋歸宿 猶勝社區中心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只花約10元買杯咖啡,便可以坐幾小時、甚至大半天,於美國,連鎖快餐店麥當勞成為不少低收入或弱勢社群的聚腳點。他們不止在這裏解決吃喝休息,更在這裏與其他人談天交流,分享政治、信仰的看法,尋找共鳴。他們喜歡這裏,更勝社區中心。

在美國,麥當勞是不少低收入人士的聚腳點。(Getty Images)

麥記成聚腳點 組成不同團體

在全球各地不少麥當勞,都有人視該餐廳為與友人聯誼地方。在美國,這連鎖快餐店扮演社區中心的角色尤其突出,不同地區餐廳內聚集一起的人,會各自為自己的團體命名:如在德州埃爾帕索近郊區,在那裏的組合自稱為「老人之家」;新墨西哥州鄉村的組合為「早晨旅團」;在路易斯安那州納基托什的組合則稱為「羅密歐俱樂部」(Romeo Club),取英文句子「Retired Old Men Eating Out」(退休老人外出吃飯)每個字的首個字母。

即使在家附近已有社區中心,不少人仍堅持走到麥當勞。(路透社)

認識新朋友 宗教政治無所不談

93歲的瓊斯(Willard Jones)每周總有幾天會來到「羅密歐俱樂部」:「我愛麥當勞,這裏的人很好,我的朋友也來這裏,我見到所有人。這裏的咖啡很好,很便宜。」他在區內出生,也在這裏成長:「我成長的日子很艱辛,那個時代都很艱辛;依賴種植維生,現代的奴隸。當我還是小孩時,我們每年有幾次吃得較好,就會到市內,但其實那裏很髒,花很多錢,不似麥當勞,十分乾淨。」

瓊斯的想法和不少在麥當勞內活動的人一樣,覺得麥當勞為他們提供了相聚的空間。他們來這裏認識新朋友,有些甚至已相識多年,來到這裏聚會,有些會一起讀聖經,有些會談論政治,有些更會玩Bingo。

不去老人中心 餐廳隨時見朋友

86歲、麥當勞常客、韓籍人士嚴先生說,即使當地的老人中心有車接送也不去,「我們很感激他們幫忙,但我們不是學生或政府員工,我們想隨時去見朋友……我們了解對方的行蹤,大家每天都會到這裏一次,以便讓對方知道我們沒有事。」

香港麥記作自修室、會議室

在香港,這種情況也不罕見。早上已有不少老人、送子女上學後的婦女,在麥當勞談天說地;到了中午、下午,要見客的人也會相約在此;學生放學之後,又會到那裏溫習,情侶也會在此約會,麥當勞可說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公共空間。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