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首相示威聲中請辭 對歐洲中間派有何啟示?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比利時首相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移民爭議上的中間派作風使他進退失據,左右兩派均不予支持,國會周二(18日)通過其不信任動議,他宣布請辭,等候國王批准。
米歇爾黯然請辭,可謂對中間派政府的一個警號,提醒即將面臨選舉年的歐洲要做好準備。

「黃背心」運動蔓延歐洲多國,連日示威為歐洲帶來不少動盪。法國身為運動的發源地,政府雖沒被擊倒,卻波及鄰國比利時政府。

不滿簽署移民契約 右翼執政聯盟「叛變」

首相米歇爾上10日代表國家簽署聯合國《移民問題全球契約》,惹來共同執政的新佛蘭芒聯盟黨(Nieuw-Vlaamse Alliantie,N-VA)不滿。這個反移民右翼政黨後來退出執政聯盟,4名內閣成員請辭。政黨更乘着「黃背心」運動的聲勢,號召布魯塞爾的民眾上街抗議,當中更有不少民族主義和極右份子參與。

米歇爾在最後關頭尋求左翼反對黨合組政府,拋出「人民利益」游說他們。但長期受壓的反對黨不收貨,反而發動不信任動議,迫令首相下台,同時令中間派政府倒台。

比利時首相下台:比利時國會通過對首相米歇爾的不信任動議,他同日向國王遞交辭職信。(路透社)

《紐約時報》分析認為,米歇爾陷於進退兩難,源於他嘗試維持政府的中間路線,一如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般同時抵擋左右派夾擊。

比利時左右兩派立場迥異,維繫絕非易事。右翼N-VA在移民議題上十分強硬,不願分擔接收難民的重擔。左翼反對黨則支持接收難民,並要求政府改善環境和藥物政策,以及提出減稅等。

再者,比利時長久以來分為荷蘭語、法語和德語3個語言社群,而前兩者佔比最多,深深影響政治發展,說法語的米歇爾未能穩住荷語的右翼盟友亦不足為奇。

只不過比利時中間派倒台,又為歐洲帶來什麼啟示呢?

比利時首相下台:比利時有民眾不滿政府簽署聯合國的移民契約,多日來上街示威,與警方爆發衝突。有極右民族主義份子高舉代表佛蘭芒的旗幟。(路透社)

牛津大學歐洲歷史系教授康韋(Martin Conway)認為,米歇爾的請辭不但揭示比利時的不穩,更反映要在現今歐洲維持中間派的困難,「那套聰明,理智且富技術的管治真的面臨威脅」。

至於歐洲的民粹和民族主義浪潮高調地影響比利時,亦可能促成了這個位處西歐中心的中間派政府倒台。

歐盟7國來年選舉 勢考驗中間派

無獨有偶,比利時政治危機正在2019年歐洲「選舉年」前夕發生。來年7個歐盟國家,包括比利時、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希臘、波蘭和葡萄牙,以及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將迎來選舉,亦勢將成為中間派的大考驗,比利時的局面則提醒了他們要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從匈牙利、波蘭和奧地利等右翼政府反對移民契約的觀察可見,移民議題亦會繼續成為考驗歐洲團結的關鍵戰場。

(路透社/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