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海嘯十五年過去 越過傷痛重回正常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今日(12月26日)正值南亞海嘯發生十五周年,亞洲多國舉行活動,悼念這場導致23萬人喪生、史上死傷最嚴重的自然災難。而在悲劇過後,各國如何走出陰影成為重要課題。

南亞海嘯15周年:印尼班達亞齊有民眾舉行悼念集會,並向一個紀念遇難者的石碑上澆水致意。(AP)

2004年的「拆禮物日」早上,印尼蘇門答臘島(Sumatra)以北發生9.1級地震,並引起最高達17.4米的海嘯,導致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及另外9個國家的沿海地區受到毀滅性破壞,合共23萬人死亡。

十五年後的同一日,受災多國舉行悼念活動,其中印尼的悼念儀式於亞齊省(Aceh)舉行,當地是該次海嘯的重災區,除了多條村莊被夷平,死亡人數更超過12.5萬人。當局之後進行重建,在當年的一片頹桓敗瓦,變成現在有2.56萬棟商住、政府和學校建築林立的地區,當局指有大約5萬人居住,與海嘯前相若。

南亞海嘯15周年:印尼班達亞齊是當年海嘯的重災區,當局將部份地方改建成海嘯博物館,其中一個展區保留了一艘被沖上到建築物頂部的船隻,向後世展示這場天災的破壞力。(Reuters)

而在泰國亦有最少5300名犧牲者,當中包括泰王哇集拉隆功(King Maha Vajiralongkorn)的外甥,政府將每年的12月26日定為國家防災日,副內政部長尼蓬(Nipon Bunyamanee)表示,當局希望提升安全標準,並為各界就應對災難建立警覺性,從而隨時有所準備和保障民眾。

另外泰國及印度都有海嘯生還者舉行悼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