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正能量】專訪荷蘭木鞋匠談守護傳統工藝「一定要有熱誠!」

撰文:甄梓鈴
出版:更新:

吹糖、花牌、花燈及鳥籠製作等,都是富有香港傳統特色的手工藝,但因製作過程繁複、費時,又被指「搵唔到食」,年輕人多不願意花時間去學,令傳統手藝瀕臨失傳。
作為荷蘭象徵的手工木鞋,也面臨類似困境。荷蘭木鞋工匠阿爾勒(Nicole van Aarle)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說,當初連身為老師傅的父親都不贊成她入行,但她下定決心:「做木鞋的人一定要有熱誠,讓荷蘭文化傳統繼續保存下去!」

荷蘭木鞋工匠阿爾勒(Nicole van Aarle)表示,要兼顧打工及照顧孩子,惟有趁時間空檔走進工作室。圖為她在工作室內把握時間、認真造鞋。(受訪者提供)

阿爾勒位於荷蘭南部小鎮阿爾勒—里克斯特爾(Aarle-Rixtel)的工作室內,幾面牆壁的罅隙與地面佈滿塵埃與木屑,牆上掛滿工具或有待加工的鞋子。在她使用特製工具將一塊原木逐步變成鞋狀之際,整個空間木碎紛飛。此時從房子一端看去另一端的話,會看見有一團黃色的霧,同時木材與油漆的氣味鑽進鼻端。

阿爾勒對此毫不在意,開始訴說她與木鞋命中註定緣份,是名副其實的始於足下。她說:「對於我和我爸來說,木鞋是家族與國家身份重要一部分。自我開始學行至大約15歲一直穿木鞋。小時候看着父親胝手胝足製作木鞋,18、19歲時我便想學這門手藝。」

荷蘭木鞋有數百年歷史,隨着現代人穿鞋習慣改變,令木鞋的需求大減。(Getty Images)
阿爾勒(Nicole van Aarle)熱愛做木鞋,嘗試在傳統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在設計方面加入新元素。(受訪者提供)

不理反對執意學藝 打動爸爸親授絕學

阿爾勒長大後曾在軍隊工作10年,又做過其他兼職,但她一直沒有放棄做鞋的理想。

她的父親最初強烈反對女兒學習做鞋,因為覺得這沒意義,也看不見發展前景。但慈父就是拗不過愛女的堅持,終於開始手把手將她從一竅不通的學徒,栽培成繼承了其畢生技藝、全國僅30位專業工匠的其中一員。阿爾勒同時也是家族中第一位女工匠。

如今現年66歲的父親,每天都會到工作室探訪女兒。他稱讚她有創意,嘗試在傳統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例如在木鞋設計方面加入新元素,刻上一些流行圖案,並推出適合不同主題和場合的木鞋,令產品變得更賣錢。

荷蘭人一生與木鞋為伴

木鞋是荷蘭人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嬰兒出生後,父母要準備一雙小木鞋,以示荷蘭人一生都要與木鞋為伴。男生談戀愛時,要量度好女友雙腳尺寸,親手送她一雙木鞋,並刻上對方的姓名表達愛意。結婚時,丈夫把木鞋作為愛情信物送給妻子,並親手為她穿上。荷蘭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送贈木鞋給親友表達敬意。

荷蘭木鞋有數百年歷史,以前當地人喜愛穿木鞋行走,因為木鞋可以保護雙腳,免受鋒利物件弄傷。隨着現代人穿鞋習慣改變,令木鞋的需求大減。時至今日,僅有5%的荷蘭人會穿木鞋,大多是農民和工人。

阿爾勒經常四處擺檔,又開班教人製作木鞋,希望把這項傳統文化傳開去。(受訪者提供)

打工湊仔做家務 爭取時間埋首造鞋

阿爾勒亦以身為家族中「第5代木鞋匠」感到自豪,但這也不能當飯食,她需要繼續打工應付家庭開銷。

身為職業女性的她,也跟香港不少婦女一樣,在家庭崗位責任、開發第二事業與正職之間三重扯力之間掙扎,而良好時間分配與自律,是她盡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的不二法門。

她說:「現在我一有時間就會來工作室做鞋,可能是黃昏、送孩子上學後,或者是假日。但我知道不能以做木鞋維生。」

荷蘭大部分老工匠都到了退休年紀,現年40歲的阿爾勒是荷蘭年輕鞋匠之一,她自覺有種責任,開班教人製作木鞋,把這項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阿爾勒來到某天,也會加入這些老工匠的行列,要退下來頤養天年,那麼家族手藝會由兩位兒子繼承嗎?阿爾勒相當實際,她說「我希望他們會接手,這當然會令我非常自豪。但這是一份艱難的工作,我不會逼他們。」

阿爾勒製作的其中一雙木鞋製成品,花紋圖案精美。(受訪者提供)

傳統與創新並駕齊驅 吸引年青新用家

她與荷蘭木鞋紀念協會(Dutch Clog Monument Association)主席福爾特(Jack van der Voort)合作,搞市集、節慶以及木鞋製作比賽,務求令人們保持對傳統的熱情。看到持續有新的木鞋用家出現,這對他們來說,確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阿爾勒說:「荷蘭木鞋就像比利時的薯條,以及德國的香腸一樣,都是需要保留的。人人都愛吃薯條,但穿着木鞋行走困難,所以情況更複雜。」

她說:「我們試着令設計更富創意,加上鞋跟或雕刻,也可為特別日子如孩子出生或生日製作產品,很多東西可以做的。」

阿爾勒笑說:「去音樂節遊玩的年青人,有些會穿着木鞋。木鞋可保護雙腳免被泥土弄髒,而且在進入帳篷前也易於脫下。而且穿上木鞋也不怕被人踩到腳啊。」

「荷蘭木鞋」非荷蘭獨有 英國法國也有用家

不止荷蘭,數百年前包括法國及英國民間都有製作及穿着木鞋的傳統。後來木鞋成為荷蘭的象徵。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大部分荷蘭人都穿木鞋,後來才愈來愈多人改穿皮鞋或其他物料製成的鞋履。

荷蘭木鞋紀念協會主席福爾特說,木鞋以一塊完整的木塊製成:「它穿起來溫暖、乾爽而且不貴。而且用家可因為工作需要,或工作所在地勢,要求工匠改變鞋子的形狀。」

福爾特指出,荷蘭每年造出30萬對木鞋,它們有的是機製,有的是人手製造的。當中三分之一被遊客當成紀念品買走,部分成為花園的裝飾品,或成為貼在雪櫃上的磁石貼。

阿爾勒滿腔熱誠地繼承家族傳統手藝(左),她的祖父亨利克斯(Henricus Embertus (Hein) van Aarle)倘在天有靈,想必十分安慰吧。(阿爾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