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炸彈之母」震懾傳統敵人 美國一箭三雕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美軍今晨於阿富汗投下名為「炸彈之母」的GBU-43炸彈,聲稱目標是ISIS在當地建立的地堡及隧道。美軍今次在實戰中首次應用此巨型炸彈,其實與近月阿富汗局勢有變有關,加上特朗普政府近來喜以硬實力示人,美國此舉展現了清晰的打擊傳統敵人思路。

「炸彈之母」在2003年首次進行測試時的模樣。美軍稱她的威力僅次核彈。(路透社)

繼向敘利亞發射了59支戰斧巡航導彈後,美國再次動用重型武器,打擊目標卻轉為ISIS。如果打擊敘利亞的原因是巴沙爾政權向平民用化學武器的話,今次在阿富汗動武的誘因,則是一名美軍於上周在炸彈投放地點附近被殺。按美軍駐阿富汗司令尼科爾森(Gen. John Nicholson)在事後的解釋,這次轟炸行動縮減了ISIS的活動範圍。美軍很可能已知道ISIS在當地的狀況,所以才決心打擊。

但打擊地堡或隧道其實有專用炸彈,不必採用從未在實戰使用過,威力僅次核彈的「炸彈之母」。加上打穿地堡並非「炸彈之母」能做到的工作,因此美軍在此的計算有可能與阿富汗的局勢變動有關,打心理戰的意圖非常明顯。

阿富汗政府部隊能力有限,在美國減少駐軍後,未能擔起反恐重擔。(路透社)

   美國在阿富汗地位受挑戰

英美及當地政府軍近來對阿富汗的控制減弱,已成不爭事實。乘着特朗普政府至今仍未在阿富汗有任何清晰方向,塔利班和ISIS正重奪地盤。塔利班上月底重奪西南部重鎮桑金(Sangin),此城市以往一直支持塔利班,並是阿富汗鴉片主要生產地之一,英國《衛報》更形容此地為阿富汗戰場最容易喪命的地方。同樣在3月,ISIS成員偽裝成醫護人員,潛入首都喀布爾一所醫院發動襲擊,導致38人死亡,突顯了當地保安力量仍有缺口。

雖然塔利班與ISIS在阿富汗是敵對關係,但有傳去年兩組織已達成停火協議,暫時把兩個組織的火力集中對抗英美及阿富汗政府。其中塔利班近來更得到俄羅斯及伊朗撐腰,認為他們與ISIS比起來是「Lesser Evil」,利用兩個組織的競爭關係,有助打擊ISIS。美國戰爭研究所的報告所指,在阿富汗約400個區域中,塔利班能控制、正在爭奪或有影響力的,就佔了171個。

普京近年非常注重在中東及中亞擴展勢力,阿富汗的亂局向俄羅斯提供了一個拓展勢力範圍的機會。伊朗雖然很難與遜尼派的塔利班長期合作,但他們在阿伊邊境的存在,實際上將美國勢力隔絕於伊朗邊境,對後者來說有實際利用價值。

   新國安顧問成背後推手

特朗普政府選擇動用「炸彈之母」,與其近來在外的強硬手段如出一轍。隨着班農(Stephen Bannon)及麥克法蘭(K.T. McFarland)等人退出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個制訂美國國防及外交政策的核心,漸漸掌握在一班前軍人手中,美國外交政策亦逐漸回到以往的局面,不再親俄,重新支持北約及美國在伊斯蘭世界的盟友。

外交政策的突變,與2月底上任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erbert Raymond McMaster)不無關係。此陸軍中將在上任後,安插不少共和黨的外交智囊進入國家安全委員會,使會內充斥着傳統共和黨人的觀點。麥克馬斯特曾參與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對打擊恐怖份子有相當經驗,在軍中亦聲譽甚佳。在投放「炸彈之母」前,特朗普剛好派遣麥克馬斯特到阿富汗。由於今次行動可由軍方發動,不必總統批准,所以很可能與麥克馬斯特到訪當地視察有關,而行動亦能順勢震懾塔利班,及其背後的俄羅斯及伊朗,在打擊傳統敵人的目標上一箭三雕。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右)。(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