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車】山林之樂終極挑戰 用單車探索大自然(有片)

撰文:張楊帆
出版:更新:

近年香港興起行山熱潮,那份遠離繁囂走進大自然的感覺,確實令不少都市人趨之若鶩。在行山之上的節奏,是跑山,於在山林之間疾風而行;那跑山之上呢?或許是更快、更寫意的山地車。
攝影:歐嘉樂

去年里約奧運,陳振興為香港出戰山地單車賽項目。人稱「山地興」的他長年累月獨自訓練,難免予人一種山地車很孤獨的感覺。然而擺脫競賽性質,單純地享受人、車、大自然合一,山地車其實可以是社群連結,不但適合一群人參與,更是探索大自然的另一種方法。

鄭澤誠笑言山地車落斜時較好玩,因為上斜時很辛苦。
+2
其實山地車不是孤獨的運動,可以一班人一起踏完吃過飯後,討論剛才的路段、如何駛過岩石堆,充滿不同樂趣。 
單車教練 鄭澤誠

鄭澤誠是香港單車隊代表,曾出戰公路車以及山地車。自14、15歲接觸單車,鄭澤誠憶述那時候山地車仍未流行,「我看見有人在地盤踏山地車,當時以為山地車就是這樣」。直至有一次跟朋友到大帽山踏山地車,才驚覺山地車的世界那麼大。過去山地車不廣為人知,鄭澤誠17歲加入港隊時,只有他與陳振興踏山地車,家人更反對他轉為全職運動員,鄭澤誠笑言:「那時候香港的越野單車徑亦寥寥可數,僅得3、4條路線。」他更曾經設立網站與山地車友分享路線,可說是山地車仍未普及時的「開荒牛」之一。

對山地車而言,同一條路經過下雨水土流失,已經會有少許改變。

山地車非危險運動

城市人壓力大,不少人假日便想逃到山林之間,感受片刻與世隔絕的寧靜,有人選擇行山郊遊、進階者會用跑山去征服大自然,但在山路踩單車看上去很危險,一聽到已足以令人卻步。鄭澤誠強調山地車比馬路發生危險的機會低:「旁人以為山地車很危險,但在山路不用和車爭路,炒車最多只是擦損,不會搞出人命。」他指過去香港亦甚少在山路出現單車意外,可見山地車並非一項危險運動。話雖如此,鄭澤誠透露:「10多年前我曾沒有戴頭盔在天平山『炒車』,入院一晚令家人十分擔心,自此明白頭盔保護頭,即是保護性命。」

鄭澤誠認為與公路車相比,山地車的樂趣大很多:「公路車很悶,你試幻想公路車80時速和40時速,都是手握車把。玩山地車你落山時會有樂趣,你會顛顛簸簸。」他續解釋:「公路車要耷低頭保持數小時同一姿勢踏,山地車會有不同崎嶇的路面,可能會駛過樹木、亂山堆、泥土飛濺,你會覺得很好玩。」有樂自然有苦,「玩山地車你完全是靠自己,在山路遇到爆胎要自己換,車壞了也靠自己解決,在山林中飲食都要自己攜帶」。

在山林之間疾風而行,隨處可見一片綠色,多麼寫意。

有別於行山、跑山,鄭澤誠認為山地車好處是更快到達目的地,他指出:「山地車可以在大自然踏單車,沿途看見的風景很美麗,至少隨處可見一片綠色,我們平日在城市被高樓大廈包圍,踏山地車感覺好像遠離繁囂,可以享受大自然。」鄭澤誠表示近年愈來愈多跑山人士嘗試山地車挑戰自己,他個人推介大帽山是香港最好玩的山路,因為有不同路線可以選擇,較為多變,但他提醒:「不過大帽山屬進階山路,不建議新手立即嘗試。」他提醒新手要找教練或具經驗人士陪同,最初要由平地或簡單山路學起,一步一步慢慢來才能享受山地車的樂趣。

鄭澤誠認為如果大家想感受更多山路樂趣,山地車是一種最好方式。

山地車近年獲政府重視

由於愈來愈多人接觸山地車,加上在一些熱心車友和香港爬山單車協會等爭取下,漁農自然護理署在郊野公園現已設有10條路線。據鄭澤誠估計,目前香港參與山地車的人數由10多年前的5、6百人,增加至過千人。今年一月《商報》報道,政府亦正興建造價4000萬元的芝麻灣越野單車訓練場,預計2019年全面竣工,設計標準將會是排行亞洲第二。

鄭澤誠表示山地車基本裝備包括頭盔和手套,新手可穿上護肘和護膝,更專業的車手會穿上特製的單車鞋。

盼舉辦山地車馬拉松

被問到對香港山地車發展有何期望,現職單車教練的鄭澤誠表示:「我曾到南非參加山地車界盛事『Cape Epic』,是當時香港第一人,相當於是單車界的環法。那是個一連8日的單車馬拉松,一日要踏百多公里,相當於沙田至大埔來回大概6至7轉。賽事又像是個嘉年華,有帳幕、有維修,連前奧運冠軍亦有參與。」他坦言希望香港未來有機會舉辦為期一天的「山地車馬拉松」,讓世界各地的好手來港參與,感受屬於香港獨特的山地車徑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