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與夜.足球史學會】從舊報整理數據歷史 重構本地波盛世

撰文:蘇子暘
出版:更新:

是有種人,純粹熱愛耕耘。
看足球,刺激緊張,但如能說出背後故事,便能得到不同的官感享受,有傷感、喜悅、驕傲及無法取代的歸屬感。對本地足球亦是。
有一班香港人,在各大圖書館日以繼夜、夜以繼日蒐羅舊報紙,由戰前香港聯賽首仗開始每一場人數、入球及上陣紀錄等數據紀錄在案,由整理本地足球數據做起,重新修葺本地體育最輝煌一面。
沒有任何回報,只是因為興趣,和延續那段讓人深刻難忘的故事。
攝影:李澤彤

這是不計代價,只為興趣的故事。左起為Antony、Albert、Matthew及KK。
此為港足李志豪在最後港超的比賽球衣。(香港足球史學會提供)

網上力量研究香港足球史

對於本地足球經典戰,你又數得出幾多場波?「五一九」、2009年南華入亞協4強,還是去年港隊在旺角場守和中國的世界盃外圍賽?要數戰役,可能大家都會滔滔不絕,但假如要追尋每一場完整的比賽紀錄呢?「香港足球史學會」初辦人阮子翹先生便想一盡綿力,為香港足球歷史作出貢獻:「香港也曾為東亞勁旅,但乏人系統地整理歷史,所以我們便發起香港足球史研究組,以研究及推廣為主要任務。最初是約了bloggers和網絡上的高人出來,2011年7月10日首次聚會,2012年成立群組。2015年正式成立香港足球史學會。」

90年代起本地波愈來愈少篇幅,有時可能只得一張相位外加數十字說明,令人心酸。
KK

從圖書館舊報紙 逐一記錄所有賽事

15名會員,來自社會各階層:有律師、醫生及傳媒工作者等,其中約三分之一人居於海外。這15名足球發燒友,現在主要在Facebook上發文,亦有以個人名義出版香港足球史書籍,不惜工本,全因網上關於本地足球的資料太少。「以前想找昔日香港經典戰,來來去去可能只得『五一九』、『南巴大戰』,但當我在網上看『南巴大戰』,發覺內容只得很少,便決定到中央圖書館重新蒐集整理。」會長Albert說。

要寫下歷史一頁,最直接方法便是先紀錄賽果、入球者等數據,會員KK便在2006年開始到圖書館找舊報紙的足球版,蒐集本地足球的數據,由首屆香港聯賽開始到現在。「其實只要有心機便會找得到,所有資料都是放在圖書館,只待有心人去做整理。」但這麼多年的報道,恐怕統計已花很多時間吧?「其實愈早年報章關於本地足球的報道愈詳細,所有數據都有作整理;反而90年代起本地波愈來愈少篇幅,有時可能只得一張相位外加數十字說明,令人心酸。」

會員「偉少」所珍藏的《香港足球》雜誌首五期。

除了數據,自然少不了球員專訪,秘書Matthew指自己小時已被父親手抱入場支持本地足球,在2013年亦出版《香港十大名將》,尋找了多位足球員口述珍貴的歷史紀錄,包括張子岱、黃文偉、胡國雄等鮮為人知的故事。曾任職體育記者的Matthew指,有鑑於香港昔日曾有亞洲足球王國美譽,自覺「現在不做,當球員離世後很多有趣軼聞便無從追尋」,因此便聯絡球員及找各大球會協助,相約名宿暢談往事,補完足球發展史。

我們相信喜歡一個人,當你愈清楚一個人的過去,你便會更有興趣了解現在的事。
會長Albert
這是20多年前香港聯賽亞軍的獎牌,據Matthew指是某名南華球員不要送給他。

看足球史 如追看連載小說

有數據有人訪,但要將當年故事畫面化,如將港澳埠際賽或70年代賓菲加來港踢賀歲盃等描繪出來,便由會長Albert所負責:「我對足球和歷史都有興趣,初期只是在舊報紙上看各大戰役,逐場逐場追索,看到今年南華聯賽復仇成功,又會想追看上場及上一季戰果,好像在看連載小說般。一直看,便到了戰前歷史,心頭突發奇想,不如試試由頭重新整理好足球歷史?結果便將戰前的經典戰役逐一寫出來。」Albert專門研究戰前足球史,由起初在個人Blog發布,到現在於「香港足球史學會」的Facebook撰文。一眾熱心人士在空餘時間,不斷為過去百餘年的足球歷史補完,艱辛而值得尊重。

KK感慨道:「明明便有些資料保留,如果不要便白白浪費。我們希望發動民間力量,幫助本地足球壇整理、編寫出更有系統的歷史。」Albert更希望推動本地足球熱潮:「球市低迷時,過去足總亦有舉辦一些古今足球歷史展,希望引起球迷注意,吸引更多人有場。」Albert更相信他們所做的亦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相信喜歡一個人,當你愈清楚一個人的過去,你便會更有興趣了解現在的事。好像香港以前被譽為東亞足球王國,南華有着『四條煙』,若球迷知道得更多,自然有更大歸屬感,甚至我們可以將資料提供與足總,令對方網頁更完整。」

此為東方球會刊物《東方之聲》。

但現實卻是,如今球壇聯賽的平均入場人數只得千多人,要達到全場爆滿的盛世,恐怕很難再現。但KK卻沒有氣餒:「以前亦只得傳統勁旅對賽,才會有爆場的現象。我翻查過去報章,很多比賽都只得200、300人,記得79年一場聯賽更只得8人入場,比早年港甲冰河時期更少觀眾。」

數據電腦化 再創港足話題

有些事情本來很遙遠,你爭取,它就會離你愈來愈近。「如果我們可以告訴到球迷香港球員歷來上陣數據,像英超官網般供球迷查看,又會否帶來更大話題?」Albert說。不只歸屬感,更要在香港製造出一個潮流,本地波就是有話題。90後的Antony專門為「香港足球史學會」管理Facebook,亦正在建立網站,將KK所蒐集的數據電腦化:「外國網站做得充足全面,為何我們辦不得?有了這些資料庫,或許可以為本地足球帶來話題。」或許這正是為港超尋找焦點的方法之一。

左為90年代初的愉園波衫、右上則為1994年南華波衫,右下是70年代、張子岱年代愉園的落場版球衣亦是偉少與球員混熟後所得。

不過,Albert承認單靠歷史亦不能找回球迷:「都要政策配合的。」現在足總和球會在包裝及推廣上做得好,好像元朗這支區隊比賽,往往都有不少一家大細入場支持。但要令香港足運行前一步,只回望過去,又如何突破?

以往本地波的報道非常詳盡一場賽事可能會有雙版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