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行山要考牌(1)】學做負責任登山者 4個方法避免行山留垃圾

撰文:攀山者聯盟
出版:更新:

疫情之下,行山成為了不少人的假日消閒活動。山上湧現的除了是人潮,更有一些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垃圾遍野、與鬧市無異的擠迫景點、行山意外頻生等等。社交媒體上,關於這些問題的報道和貼文林林總總,留言區內不乏歸咎 「突然行山的新手」之意見,認為他們缺乏相關的知識和準備便貿然上山。可是,將所有罪名加在不知者的身上,真的就能解決現存的問題嗎?還是,我們可以趁機建立負責任登山的風氣,令香港的郊野環境再次回復昔日的美麗?

本土行山界早有行山考牌之說,去鑒別一些山友的技術和經驗,但所「考」的卻只局限於挑戰高難度的路線。假如行山真的需要考牌,只以技術和經驗作準則,是否略嫌有欠全面?筆者期望以此為主題,集思廣益,想出一系列作為負責任的登山者(A Responsible Hiker)需要具備的條件。例如路線選擇、行山安全、知悉有關法例、顧及別人等。以下這篇首先介紹如何妥善管理你的隨行物。

第一篇:妥善管理你的隨行物

進入正題之前,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山上為何會出現垃圾?拋棄垃圾的人背後的動機到底為何?

垃圾桶旁都堆滿垃圾。(由作者提供)

一班美國的環境心理學專家在2013年進行了一項近年最大型有關垃圾拋棄行為(Littering behaviour)的研究。結果發現會作出亂抛垃圾行為的人當中,其中最大的原因有2項:

一、環境因素

為何在美麗的大自然環境會出現垃圾遍野的景象?原來一切源自第一件被遺下的垃圾!研究的其中一項發現:當人看見自己身處的環境有垃圾,他們會認為在那裡遺下垃圾這個行為是被其他人所接納的。而因為在該處的垃圾遲早也需要被清理,再多一件垃圾的影響感覺是微不足道的。這種「一件污,兩件穢」的心態,便形成了垃圾山此等慘不忍睹的景象。反之,在沒有任何垃圾的環境,人們會因為希望保持它的潔淨和美麗而變得自律,遺下垃圾的機會亦會因此減少。

最理想是「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由作者提供)

二、個人價值觀

個人價值觀幾乎直接左右着一個人會否拋棄垃圾的行為,而價值觀是會受環保意識、動機、社會規範等元素所影響。以下是一些例子:

當收集垃圾的工具(例如垃圾桶、垃圾袋)對人們來說很便利的時候,他們會較願意將垃圾放進這些工具裡,所以亂拋垃圾的動機亦較少。

另外,當社會普遍的環保意識較高,例如大部份人都知道和認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這個做法,而在郊野遺下垃圾是會被社會大眾鄙視的話,人們會傾向不會亂拋垃圾。

疫情期間,郊野常見被扔棄的口罩。(由作者提供)

建議

既然我們了解到亂抛垃圾背後的主因,作為負責任的登山者,可以做些什麼去減少亂拋垃圾的行為呢?

1. 自備垃圾袋

漁護署在2017年起不再在山徑上設置垃圾桶,原因是希望建立行山人士負責帶走垃圾的文化。目前只有燒烤場和露營地點設有漁護署的垃圾桶,另外一些行山徑仍見有康文署或區議會放置的垃圾桶。資深的行山人士會知道,將帶來的垃圾放進郊野的垃圾桶其實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野生動物會在覓食時翻倒垃圾桶,並將食物包裝帶到樹林裡去,日子一久垃圾桶附近的環境便會變成垃圾崗。

要實踐「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我們只需要每次上山都在背囊內帶備一個垃圾袋。將行山當日途中所產生的垃圾用垃圾袋包好並放進背囊,帶返市區後再丟棄(Pack it out)。垃圾袋建議選用有密實功能的膠袋,以保持背囊內的整潔。

不少日常的食物包裝都具有密實功能,洗淨後可儲存起來作行山的垃圾袋。(由作者提供)
將山上製造的垃圾放入在密實袋內,帶落山處理。(由作者提供)

2. 避免不小心遺下垃圾

不少垃圾都是遊人無意遺下的,較常見的有水樽、能量食品、行山杖、雨傘,而近期出現率較高的當然有口罩、消毒酒精等。這些物品往往有着一個共通點:它們被放置在背囊的外面。因為便利的緣故,不少山友喜歡將一些個人物品放在背囊的側袋或是掛在背囊外的功能帶上。這些物品每每會被樹枝卡住或被風吹走。除非你可以確保放在外面的物品被完全固定好(例如利用小扣子扣好),否則最穩妥的做法還是將所有隨行物品都放在背囊內,以避免這種無心之失。

物品掛在背囊外、水樽放側袋容易丟掉。(由作者提供)
扣住側袋的水樽,避免水樽跌在路上。(由作者提供)

3. 源頭減廢

如果出發前有充裕的時間,我們可以從準備的過程中減少我們行山時需要帶走的垃圾。例如去除多餘的食物包裝,將食物放在食物盒;自備可重用的水樽;減少膠袋的數量;以毛巾代替紙巾等。

可以在家中先拆去食物包裝,減少在山上製造垃圾。(由作者提供)
利用食物盒和可重用水樽。(由作者提供)

4. 自發組織清潔山徑小隊

既然提高社會的環保意識和潔淨的環境兩者都有助減少人們亂拋垃圾的行為,我們不妨自發組織清潔山徑的活動。一來可以幫助保持郊野原有的潔淨面貌,二來亦可藉此感染其他行山人士去努力保護這片大家共享的環境。

郊遊人士自發組織清潔山徑小隊。(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無可否認所有山上出現的垃圾都是人為造成的。而垃圾一旦被遺棄在山上,它們很大機會以後都會長留在那裡了。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登山者,我們可以試試一邊想著自己最喜歡的一座山,一邊問自己一條問題:下次再上山時,我希望看見的風景是大自然的青山綠水,還是到處滿佈垃圾的郊野?

參考資料:
Littering in Context: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Predictors of Littering Behavior
漁護署分階段執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計劃

攀山者聯盟其他文章:

決定原路折返的4個重要因素 回頭也是一種勇氣

5星難度路線有幾難行? 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了解中暑症狀與處理方法 從路線規劃起預防中暑

本文作者攀山者聯盟是一間本地攀山嚮導組織,成員包括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的山藝教練,以及加拿大攀山嚮導協會的頂繩攀岩教練。

山野零垃圾,由你我做起。(01美術製圖)

跟人行山,出發前不要只問「難度幾多粒星」,要識問這8條問題:

+3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11

教你用「GPS遠足留蹤」服務:

+9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