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再提「不排斥統一」:程序要和平方法要民主,急不了

撰文:李虎門
出版:更新: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繼先前「馬習會三周年政策研討會」提出「不排斥統一」後,於周三(5日)又發表談話,並稱自己提出「不排斥統一」的說法,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而來,且兩岸統一,程序要和平、方法要民主,是急不了的。

馬英九在「習馬會」三周年之際拋出「不排斥統一」之說,為台灣社會開展了另一想象空間。(中央社)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今日上午出席台灣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並以「69年來的兩岸關係:今後何去何從」為題演講,吸引不少人前往聆聽,現場也不乏出現許多陸生針對兩岸關係,向馬英九提問。

有陸生質疑說道,為何馬英九從過去的「不統、不獨、不武」,變成「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新三不立場。對此,馬英九回應,不統、不獨、不武是在他總統任內的主張,現在兩岸關係一直改變,提出「新三不」,是讓台灣老百姓瞭解這些問題,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馬英九接著補充說明,這裡指的「不排斥統一的可能性」,其實是順著台灣憲法的方式來講。直到現在,台灣憲法一直是把國家統一當作目標,但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不過,馬英九又再次釐清「不排斥統一」的意思,他指出「不排斥」,是意味著可能會、也不一定會,必須視條件與時機,「如果不是和平的、也不是民主的話,台灣人民不會接受。」所以,有了這個主張,是要讓台灣人民有更多清楚自身未來的權利。

同時,馬英九強調,倘若兩岸真要統一,方式要和平、過程要民主,「這事情急不了」;一定要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不能夠揠苗助長,否則就會欲速不達。

事實上,自馬英九「新三不」拋出來,即引來台灣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抨擊,並批評馬英九是「扯台灣後腿」、「傷害台灣主權」,隨後提出「新三不」:不要忘記守護台灣的使命、不要放棄追求區域穩定和平,以及不要忘記來自境外的威脅等三點加以回敬。

但台灣前後任總統對於兩岸關係論述之爭,似乎沒有引起台灣社會太多的反應,與論氛圍更彷彿見怪不怪。或許,這番新興情況的背後都在說明,台灣人變得更為務實、理性在看待兩岸關係,不隨「統獨」起舞。甚者,從今年台灣地方選舉,民進黨主打著「統獨議題」導致大敗,不難觀察台灣民心已在變化。

長期以來,台獨政治的話語,一直壟斷台灣社會。(Reuters)

更進一步言之,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台獨理念」可謂霸權,「兩岸統一」是難以啟齒的狀況。可如今,馬英九提出「不排斥統一」的說法,台灣社會似乎是越來越不抗拒,或許正如《多維新聞》所觀察分析的,民進黨的「台獨」神主牌已經失靈,不只是因為台獨沒有成功的客觀條件,更是因為這股台獨政治狂熱已然過氣,而「兩岸統一」不再是被台灣人民剔除的選項。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