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340公里媽祖繞境:看見台北以外的多面台灣

撰文:袁愷勳
出版:更新:

延遲近三個月,台灣台中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出巡儀式在信眾的殷殷期盼下,於6月11日晚間23時起駕,踏上9天8夜,巡迴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眾多村鎮宮廟,近340公里的進香參拜行程。

媽祖遶境活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不只是大甲鎮瀾宮,而是在每年的3月份時(媽祖誕辰),全台灣的媽祖廟都會進行的活動。每一間大廟的遶境路程、時程不一,沿途也會經過許多中小型宮廟,全台參與各種遶境活動的粗估人數最多可以高達500萬人,也曾被CNN報道為「媽祖狂熱」。

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今年依然人潮洶湧。(袁愷勛攝)

但是今年由於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至6月12日為止,新冠肺炎全球確診人數已超過715萬人,死亡人物也超過40萬人。為了防疫必須降低群聚活動,許多大型活動都被中止或延期,其中也包括了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

大甲鎮瀾宮被稱為「台灣三大媽祖廟」之一,與鹿港天后宮、北港朝天宮齊名,是台灣中部的信仰重鎮。但是這種規模的廟宇,其活動牽涉的層面便與其他廟宇不同,畢竟有許多中小型宮廟本身無力舉辦這種大型活動,便視參與大廟的遶境為責任與榮耀,同時也能團結信眾。

大甲鎮瀾宮媽祖出巡會沿途參拜宮廟。(袁愷勛攝)

於是於6月7日,鎮瀾宮廟方宣布在4日後的11日「起駕」。宣布時間倉促,而從時間上看,11日星期四還是工作日,不利於民眾參與。不過,這其實也是為了在疫情下儘量減少參加人數,降低群聚風險的作法。此外,活動還取消了「鑽轎底」、勸導減少施放鞭炮等措施,這也都是為了低調行事,以降低人流。

這種措施也相當見效。11日23時媽祖神轎起駕後,僅花不到3分鐘就走出廟門,比起往年在廟口塞上半小時來說可說是神速。也因此,遶境行程在初始就「超前部署」,僅花半上小時就離開大甲溪進入清水區,甚至提早1小時抵達了第一間「駐駕」的慈雲宮。

但也許是因為行程表早有公布,進度超前也造成路上預備「接駕」的宮廟與信眾不易判斷時程,之後神轎便有意放慢速度,至12日上午8時過後才抵達大肚區的萬興宮進行駐駕儀式。

過去媽祖繞境常常延時,今年則往往超前進度。(袁愷勛攝)

媽祖遶境也是窺探「非台北」的台灣面貌的一個極好的時刻。正因為無數信眾、宮廟都彙集在一地,許多平時在都會區(尤其是台北市)已不易見到的光景都能在此一覽無遺,包括電子花車、送迎禮樂隊、陣頭表演與爆竹炮仗等等。

確實,在台北市等都會中,也有如行天宮一般的重要信仰中心,但不可否認,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中,動員大量信眾與申請活動範圍廣大的儀式已越來越不容易,因此很容易產生誤解,認為信仰已經淡薄。

事實上,在那些仍然舉辦的活動中,仍然可以看見許多來自都會的信徒。只不過,長達7至9日的活動,普通上班族至少也要請假5日才能全程參與,這對他們而言並不容易;也正因此,那些全程參與活動、被等在終點的鏡頭捕捉到的,多半都是退休或是從事農業的老人。

許多年輕人因為上班、上學,只能單日來回。(袁愷勛攝)

應該看到,在當天來回的香客中,就有不少闔家出動、夫婦帶小孩前來的例子,甚至也有在學的學生。帶着妻子與剛出世的小孩的温先生就表示,過去都會一路跟着神轎走,但今年因為帶着小孩,走到火車站就會坐車回家。兩人同行的嘉柛同學也表示,身為學生不可能每年都請到假來參拜。

祈求神明讓超自然的奇蹟降臨,為自身、家族、甚至家園帶來好運與保佑,看似是迷信,但是撇開信徒們在連天遶境的苦行中得到的感足感,整個遶境活動也是顯示社會各階層之間擁有的相同價值觀,並且依此緊密聯繫、不吝付出,正如同沿路中信徒與宮廟提供的施粥、點心、住宿等幫助。媽祖遶境儀式,其實就是一個展示「先進以外」的經驗與精神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