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只有昨天的記憶,命運該如何選擇?

撰文:慕尙藍
出版:更新:

我想無論是從歷史、生物抑或藝術的角度來解讀記憶,它永遠都沒有一個蓋棺定論的答案。哲學上經常討論的「懷疑論」問題有許多都和記憶有關係:記憶真的可信嗎?我們怎能確定外部世界和自己的身體的存在,是確鑿無疑的呢?

對於《昨天》(Yesterday)這個小說的主題,作者葉美玲(Felicia)說是來自於車上,她想敘說是一個關於記憶的故事。

 

葉小姐是一個十分健談的人,也許大抵和他過去的經驗悠關,我們對於作者的印象往往都是興趣廣泛,涉獵頗多,Felicia也不外如是,他從生物系畢業,曾經也在科學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但她之後卻轉而研究東亞歷史,現也在劍橋大學任教。無論是歷史、文學、藝術抑或化學、科技等完全不同面向的話題,Felicia都侃侃而談,甚至有時還教了我不少新的知識。此外,她對於跳舞有一種無限的熱情,比如謀殺這個念頭就是他在前往舞蹈教室的路上,在他的腦海里蹦了出來。

<Yesterday>的作者葉美玲小姐。(Tim Steel攝)

「如果你在翻閱《昨天》這本書時,忽然跳出幾大章節,佔了五六頁版面的實驗報告,也不用感到驚慌,我覺得這就是故事的一部分;還有日記,各種文字和數字在這本小說裡呈現出來。也許最有趣的就在於,這是一本雜文、我的人生筆記本,而多於一部小說。」Felicia非常高興有關書本形式的問題,也許她最為滿意的就在於把所有自己的所學所長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我想無論是從歷史、生物抑或藝術的角度來解讀記憶,它永遠都沒有一個蓋棺定論的答案。哲學上經常討論的「懷疑論」問題有許多都和記憶有關係:記憶真的可信嗎?我們怎能確定外部世界和自己的身體的存在,是確鑿無疑的呢?有時人們發現自己身在某處,做某些事情或看見甚麼,但一覺醒來發現只是一場夢。更何況,我們並沒有客觀的標準來區分現實和夢境,即使我們見到的東西真實無比,我們仍然可能只是身在夢境。

 

比如哲學家笛卡兒認為心靈可以不依附於肉身而存在,但他並不認為肉身不存在。在他的本體論裏,肉身是物體的一種。物體的本質在於廣延,而心靈的本質在於思想。物體是一個廣延的但不能思維的東西,心靈是一個思維的但沒有廣延的東西。物體和心靈在性質上完全不同。

 

今日的科學尚無對於我們的大腦作出精準的判定,人類依舊未能完全開發大腦的全部功能,可以說大腦依舊是我們的神聖空間,尚有許多未知之謎待人發掘。比如記憶,雖然這樣東西和海馬體以及大腦皮層有關,但在葉小姐的筆下,卻徒生了神秘的味道,試想一下,有人只有一天前的記憶,到了後天,你就會忘記今天生活的一切,喝了什麼口味的咖啡,在哪裡吃了午餐,於何時何地看了本書,乃至於身邊的人,都像是在高速公路飛馳的汽車,轉瞬即逝。

 

當然,小說最迷人之處就在於,你猜到了故事的開頭,但永遠猜不到故事的結尾。就像衛報在評價《昨天》時所說,「一個故事反轉的哲學思考」,作者想呈現給我們的,是她豐富多彩生活裡那些神秘而又未知的細節,哪怕是一份實驗報告,一篇日記或是一段嚶嚶自語的夢囈。由諸多意外凝結而成的故事更像是一張蜘蛛網,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當然也會在這個迷宮裡徘徊甚久。至於如何能夠在兜兜轉轉之中找到出口?或許我們需要多翻開幾次書本的第一章,讓作者慢慢帶領我們拆解記憶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