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能改變人們對政治與科技議題的看法嗎?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01哲學編按: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政治學系的兩位學者 Kevin L. Young 與 Charli Carpenter 指出,部分學人以至政界人士相信通俗小說、主流電影等流行文化,會影響人們的政治取態及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期望。然而對於以上觀點,學界一直缺乏統計學上的支持。為了填補這個空缺,兩位學者就民眾對於「殺人機器人」(Killer Robots)的態度作了調查,並將研究結果發表為 〈Does Science Fiction Affect Political Fact? Yes and No: A Survey Experiment on “Killer Robots” 〉,本文是對於這項研究之方法及結果的簡述。

作者|宿亮


 

「凜冬將至」(Winter Is Coming),來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的箴言,已成為不少環保團體提醒公眾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的警句;而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筆下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又譯法蘭克斯坦)形象,早在1990年代就被美國國內反「星球大戰」的政治勢力拿來借喻政府企圖製造「怪物」。

 


點擊查看不同版本的《科學怪人》:

+7

 

人們傾向於認為,流行文化擁有塑造公眾政治態度的力量,特別是科幻、玄幻類的內容。不過,受眾對流行文化理解不盡相同,對那些試圖用流行文化影響公眾的政治勢力來說,他們是否確定公眾所理解的一定是自己希望傳達的意思?麻塞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兩名學者 Kevin L. Young 與 Charli Carpenter 替他們算了筆賬。

 

兩位研究者考察的是:常見的科幻題材「末日機器人」是否能影響人們對「發展全自主武器」(autonomous weapons)的態度?

 

現實中,類似「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鐵甲威龍」(RoboCop)這樣的殺人機器已有雛形,比如以色列、韓國在邊境部署的武裝機器人、英國全自主無人機等,美國還為此制定全自主武器發展綱要。支持者認為全自主武器能減少士兵傷亡;反對者則認定這種武器系統會讓武器控制人類,並用科幻電影中的殺人機器人形象來提醒、敦促公眾。

 

2014年新電影版《鐵甲威龍》的形象

 

研究者在網路平台上發佈問卷,通過調整提問表述、問題順序、科幻電影的選擇等獲得資料,並控制影響受眾觀看科幻電影的多種因素,如教育、收入、種族、性別等,讓受訪者用數位編碼表達對全自主武器的態度。

 

第一個假設是所謂「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也就是說,在詢問對全自動武器的態度時,如果用「殺人機器人」字眼,相比直接用「武器」,受訪者的看法應該會更加負面。問卷結果並不支持這一效應。

 

第二個假設是所謂「啟動效應」(priming effect)。也就是說,人在特定環境下決定自己態度時,往往取決於此前剛接受的資訊。假如在詢問觀點前,有意讓受訪者聯想到標誌性的「末日機器人電影」,不管受訪者看沒看過,應該都會對發展自主武器的看法更負面。問卷結果也不支持這一效應。

 

第三個假設是「精通效應」(literacy effect)。也就是說,觀看殺人機器人電影越多的受訪者,對現實生活中對發展人工智慧武器化的支持度應該越低。問卷結果顯示,越是沉浸科幻電影的「科幻迷」,越會對自主武器態度反感,但這並不能說明科幻電影塑造了普通公眾對全自主武器的態度。

 

第四個假設是「資訊效應」(messaging effect)。也就是說,不同的科幻電影傳達不同的資訊,更喜歡對殺人機器人或人工智慧態度悲觀的電影(如《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相比那些看態度樂觀的電影(如《星空奇遇記》(Star Trek))的人,對全自主武器的支持度會更低。

 

2001: A Space Odyssey

 

問卷結果顯示,更加恐怖的電影會比對人工智慧武器樂觀的電影更容易讓人反感自主武器。但缺乏「反向效應」,也就是說:看態度樂觀的電影不會增加支持自主武器的受訪者人數。換句話說,不管內容差異,看科幻基本上就會讓人對全自主武器反感。

 

研究者在問卷中增加了開放性問題,讓受訪者具體回答為甚麼會對全自主武器持有某種態度,並對結果進行字頻分析。結果顯示,受訪者很少提到科幻。反對自主武器的人提到的往往是文明面臨風險、不能信任機器、道德判斷不能外包等;支持者提到的是對國家安全和前線士兵的好處。

 

也就是說,調查的結果是媒體對自主武器情緒化的表達,如使用流行文化中的「殺人機器人」意向,並沒有直接影響塑造公眾的觀點。那些原本就是科幻迷的群體可能會受到影響,但不會因為某些政治勢力使用了科幻這種流行文化元素就會真的影響公眾的觀點。

 

 

在《潛行兇間》(Inception)中,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和小夥伴們在目標物件的夢中植入某種觀念。現實社會中,不少人希望「解碼」流行文化並使用它來向公眾植入觀念。但這份研究顯示,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01哲學編按:

對這議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原來的研究報告:

Young K., Carpenter C. Does Science Fiction Affect Political Fact? Yes and No: A Survey Experiment on “Killer Robot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ume 62, Issue 3, 1 September 2018, Pages 562–576, https://doi.org/10.1093/isq/sqy028


 

文章原載於:政見CNPolitics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