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W】要發展智能城市 最大問題在人而不在技術【技術人文】

撰文:唐晉濱
出版:更新:

訪問、整理|唐晉濱

 

智能城市我們都聽得多了,但具體上它到底由甚麼組成,又有甚麼條件?現今有城市已經實現智能城市了嗎?

由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的設計營商周(Business of Design Week, BODW)2018,於12月3至8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01哲學親身到場採訪,並就著智能城市的議題,訪問了會議講者姜臻煒先生。

姜臻煒現時出任浪尖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兼創意總監,及深圳市浪尖開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第一線從事工業設計及創新工作。另外,他亦擔任城市夢工廠副秘書長一職,致力推動深圳市的創新科技發展。在探討及實施全產業鏈創新服務方面,姜臻煒涉及的領域包括:跨界產品、智能硬件、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商業與智慧城市等。

 

浪尖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創意總監姜臻煒先生

 

01哲學:智能城市一方面是一幅藍圖,另一方面也是大趨勢,你認為智能城市是甚麼?應該具備甚麼條件?

姜臻煒:我認為智能城市(我自己較習慣「智慧城市」的用法),可以分為四個層級。第一層即頂層,板塊區分較清楚,總共可分為六個智能板塊:政務、安全、交通、社區、文化(包括娛樂、教育等)與醫療。有些城市以製造業為主,會有智能製造板塊,智能製造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因此算是個獨立板塊。現在大部分的關於智能城市的討論都是基於交通、安全或政務,再加上一些社區(即公共服務 ),不過以我所見,這些板塊現時在中國都只有局部的發展。以上這些都是大的方向。

第二層是連接層級,即頂層的每個板塊之間要有數據流通、交流。其實很早已經有人在做數碼城市,例如數碼政務,即開發後台與大數據等,這些十至二十年前已經有了。為甚麼這些應用不了呢?因為無論政府部門也好,企業之間也好,彼此的數據、訊息都沒有打通,用專門術語來講這個狀態叫「數據孤島」,彼此是互相隔離的。硬要部門之間打通的話,或會出現爭執。要實現智能城市,就一定要數據互通,因此第二層級就稱為連接層級。

以前城市之間傳統的連接是物理連接,比如鐵路、行車道路、行人路等。新的智能城市就多了虛擬連接,當中有很多通訊科技上的東西,比如 Wi-Fi、藍牙、Gigabit 網絡、3G、4G、5G,或未來新開發出來的通訊工具,在這裡營運商(例如華為)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在第二層級,最難打通的其實是人的體制,這反而不是技術的問題。政府部門與部門之間是否願意開放數據接口?數據能否互相流通?數據安全性要怎麼保障?這些問題都完全跟技術無關。例如公安局與入境事務處之間的數據能否互通的呢?這可不一定。這些數據在孤島之間的串連,在第二層級都是重要問題。內地的情況因為政治因素,是相對容易解決的,比如說某位市領導特別有力量,以強硬手腕來推行,則打通的成功機率會高一些,可是架構下層的人還是會爭執不斷。

 

姜臻煒先生於 BODW 2018 上演講

 

第三層級是應用場景,在這裡開始要細分了。大的板塊連接起來之後,會自由地產生很多不同的場景。比如現在我們身處正在做訪問、錄音的房間,就已經是一個場景,這個場景是由不同品牌的東西組成,手機、攝錄機、電燈、電源接頭等都是不同的品牌,這些無數的品牌在實際使用之中會組成不同的場景。這些場景可能會變化,也可能是固定的,可能是共享化的,也可以自成一個系統的。這些東西實時的信息交流,會產生很多不同的服務,產生不同的體驗方式,帶來很多新的機會。在此多種品牌正在 crossover,不可能有單一的品牌可以負責一個場景的所有部件,這裡就要求企業界之間的數據要互通。【問:即使是騰訊、小米這樣龐大的公司也不能包攬場景的所有部分?】不可能,因為每時每刻都會有新的產品出現,沒有企業可以滿足所有的需求,作為商業公司它一定有自己的重點項目,否則它就不是一間公司,而是政府,甚至一個國家了。

最後是第四層級,即細胞層級了。每個場景之下都有很多不同的、一個個的產物,現在我們稱這個為 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物件之間是串連起來的。傳統的椅子桌子或許還沒有開始連結,但很多其他東西已經開始暗地裡連起來了。我們作為一間設計公司之所以會參與到智能城市,因為我們一直在做很多細胞級的智能產品,尤其我們是在深圳起家,深圳在這方面的產業會比其他城市多得多。

 

 

01哲學:按以上的層級區分來看,現在有哪個城市可以稱得上是智能城市嗎?

姜臻煒:杭州的阿里巴巴正在做智能城市,於此我與城市規劃院,與之前做傳統城市服務的企業與朋友談過。以前杭州做的還不是很智能,只能接收數據,數據也不一定整全;現在的杭州於交通方面做得是不錯的。杭州以前也有碰過壁:過往實時的數據傳輸率太大,一般的電腦處理不來,但事實上99%以上數據都是無用的,因此兩年前開始研發實行一定的前端數據分離,分開處理有用與無用數據,因此現在的運算速度總算可以解決某些問題,尤其是交通上的問題。可是事實上即使是杭州,亦只能算做到某一板塊裡的某一條線,仍不可以說整個城市就是個智能城市。

 

姜臻煒先生於 BODW 2018 上演講

 

再從世界其他城市來講,大部分外國城市的進度都趕不上中國,即使是日本也好,也不見得很智能化。當中最難跨越的鴻溝是私隱問題,於此中國的情況是很特殊的:特殊的政體、特殊的政府官僚制度、特殊的民情,加上人口數量特別多,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從政府的觀點來看,它監控一定要到位,不可以亂,這也是合理的。但是在個人的角度來說,若他真的沒有做甚麼壞事的話,要給國家信息也是應該的。不過這兩邊也很難說得清。在中國,智能城市的發展更像是反覆的波段,例如發展到一定高度,出事了,遇到輿論壓力,發展就會被壓下來,這就會放緩一點。總的來說,政府首要重視的板塊仍然是政務與安全為主,地產商則會關注智能社區的發展。我認為現在的中國,尤其是沿海地區,交通與基礎建設規劃已經做得很到位了,政府在這方面算是走得很前。

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數據到底要怎麼互通呢?在淺層次的數據已經開始有轉換,但深層次的數據要打通,就是要看有沒有真正的提升效率需求。要各方都打開接口,但實際上或是內地政府不開放,或是香港、澳門政府不開放。特別是香港講民主,這就難處理了:為甚麼要我披露自己的私隱?憑甚麼要我將數據與你共享呢?這裡就有很多問題。

 

 

01哲學:如果民眾的數據現在已經變成可以賣錢的資源,這會否讓實現智能城市最關鍵的數據互通,從政治問題變成經濟問題呢?

姜臻煒:要看是哪一種數據,這裡要作區分。若是具體細節數據,例如精確至要翻查一個人在某一天搭了甚麼車,穿了怎樣的衣服,這是犯法的。除了國家安全局,沒有人可以翻查細節數據,即使就在手上,也不可以隨便存取,包括騰訊內部。我曾跟騰訊的一位高層談過,他說公司曾有一位程式設計師懷疑妻子出軌,想要查她的 QQ 通訊記錄。按道理他是騰訊員工,這是很簡單的事,但實際上公司有內部守則限制,指明這是犯罪。他終於找了記錄出來一看,發現妻子真的出軌。後來公司每月複查數據留存的異動時,揭發出這件事,程式設計師與漏出數據給他的人一起被判了三年監禁(也離婚了)。所以在中國,對於細節數據一般大企業都不敢洩漏,相對是安全的。

 

位於深圳的騰訊大樓

 

另一種所謂的大數據,即是針對趨勢的分析型數據,比如哪些產品受歡迎、多人願意購買,這些是可以交易的。這種商業訊息對於商家是很重要的,就看商家自己(或與其他單位合作)有否能力分析這些數據,以作己用,這些數據交易就在市場上運作著。至於政府對於這種數據的使用,更多是為了安全,例如在節日突然有十萬人要搭火車,政府就用數據來提前做分流,希望將人安排得更穩妥、更舒服,就是這樣的邏輯。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