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同婚公投結果 窺探「沉默螺旋」的反噬

撰文:胡雅雯
出版:更新:

作者|林連

今年5月24日,台灣用全民公投展示了人們對於同性戀者基本權利的真實看法,由反同婚組織「下一代幸福聯盟」提出的三項「愛家公投」案全數通過,而挺同人士的兩項公投案,同意票僅佔不同意票約一半。反同佔上風的公投結果讓人們驚覺,這座彩虹島嶼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包容」,在實務面上則預示著台灣的同婚將朝另立專法方向演進,同志教育的推行也將阻力重重。

就在公投前夕,台灣各界名流還紛紛發表挺同言論,「愛最大」的聲浪席捲整個社交網絡和媒體。相較而言,公投之後社交網上一片哀嚎的慘狀則顯得有些諷刺。台灣曾被譽為亞洲對同志最開放的地區,也被英國廣播公司(BBC)預測有望成為亞洲第一個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為何公投結果相對於輿論聲浪卻有翻轉性變化?政治傳播學的「沉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理論恰好可以作出解釋,也是任何佔據輿論高地者所要謹慎面對的。

媒體主流意見非真正民意

「沉默螺旋」是由德國著名政治學家伊莉莎白・諾爾-紐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於1974年提出,她認為個人意見的表明是一個社會心理過程。人作為一種社會動物,總是力圖從周圍的環境中尋找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狀態,防止因為孤立而受到社會懲罰。個人在表明自己的觀點之前,會先判斷周遭的意見氣候為何,當發現自己屬於優勢意見時,人們更傾向於積極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但當發現自己屬於「劣勢」意見時,一般人就會屈服於環境壓力而轉向沉默或附和。在這種情況下,在媒體上佔據優勢的意見容易愈加顯得主流,但可能與真正民意差距甚遠。

伊莉莎白・諾爾-紐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

事實上,「沉默螺旋」效應在2016年的美國大選中已奏效,選前並未受到媒體和社交網絡看好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卻成功贏得大選,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的政見深得保守派喜愛,但在民主派佔據媒介和網絡輿論場之時,人們只好沈默或附和,直到在匿名投票的一刻才順從自己內心所想。

2017年5月,台灣大法官宣布同性婚姻釋憲案,認定現行民法未保障同性伴侶間關係屬違憲,並訂立2年修法期。不過由於社會爭議聲浪大,有反同派陣營一直集結抗議,要求訂立一個專門法律來保障同性伴侶,而非修改現行民法中「一男一女」的架構,但被挺同派斥為與種族主義「隔離且平等」相若的歧視政策。由於婚姻平權在台灣屬政治正確的立場,各家主流媒體不分政治派別,紛紛開設平權專欄,對挺同婚陣營的訴求和活動作積極正面的報道,而對反同婚陣營卻多採負面報道,甚或乾脆不報,營造出挺同是主流的假象。反同派只能藉助諸如「風向新聞」等自家媒體來發佈動態,在一般綜合性媒體上就鮮見蹤影。

不過媒體一面倒的報道策略,並沒有令到台灣民眾立場轉軚。事實上,反同派在大眾輿論場看似失利,卻花心思深入社區,在聚光燈照不到的地方,用盡機會宣傳他們的理念。不少民眾接受到他們的影響,便有意站出來投下反對同婚的一票,即使在傳媒上看到相反立場,他們也只會輕歎「台灣被同性戀媒體搞亂了」。

挺同勢力資源不敵反同方

當台灣中選會審查通過,決定以公投來判斷是否應該給予同志結婚權利時,有人權組織發出警告,認為基本人權不該付諸公投,否則就將是多數人凌駕於少數人的暴政。事實上同性戀者在社會上始終是少數,小眾的平權訴求往往不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目標,因此挺同團體能夠動員的人群實為有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的資深研究員呂欣潔就在公投後坦言,同志團體不是政黨或政治勢力,他們的資源極其有限,二十年來工作人員從兩個人增加到十二人,卻要服務兩千多人,因此並無法支撐起整個台灣同志權益的訴求。

然而在台灣,反同力量卻來頭不小。他們是以保守派宗教團體為主,透過許多非政府組織來對外宣導守護「傳統家庭價值」,但資金又是來自於教會或廟宇收入。由於宗教團體在台灣社會佔據重要地位,其收受的錢財可輕而易舉地繞過政治獻金法、財團法人法等法規限制,令資金來源不透明。據台灣《天下》雜誌此前報道,此次「愛家公投」提案者「下一代幸福聯盟」,就是以台北真理堂、士林靈糧堂、新店行道會等為主力的反同婚運動組織。據報道,有手機生產商的董事長甚至就在此期間大量捐款給士林靈糧堂,被質疑用作反同宣傳。

根據公投結果顯示,台灣的都會區對於同婚的支持度偏高,尤以台北、新北為重,在「同婚公投」案投下同意票者分別佔38.13%和34.93%。然而在中南部地區,由於民情較為保守、宗教勢力強大等因素,許多縣市在該案支持率都不足三分之一。公投之前,同婚陣營還在狂歡慶賀時,殊不知許多縣市首長和議員候選人,都表態不支持同性婚姻,包括在網絡大熱的高雄市長候選人、後來當選的韓國瑜。

公投之前,同婚陣營還在狂歡慶賀時,殊不知許多縣市首長和議員候選人,都表態不支持同性婚姻,包括在網絡大熱的高雄市長候選人、後來當選的韓國瑜(中)。

漠視小眾權益 恐懼不實傳言

反同婚組織透過網絡和線下各種途徑,展開緊鑼密鼓的宣傳,意圖使大眾相信同婚通過將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傳統家庭倫理崩壞、「父母」的稱謂將會消失、愛滋病氾濫、孩童都被教導成同性戀等。這些有明顯事實錯誤的資訊,卻是最容易令普羅大眾感到恐慌,人們不願意接受那樣的社會,心中也就埋下了「反對同婚」的種子。

性別:同志平權運動的里程碑 (10/01)

台灣同婚公投的結果,也恰好反映當下台灣的真正主流民意,是不願意給予同志在法律上平等的保護權。事實上,公投結束後的一周內,台灣學術首府國立台灣大學的心理輔導中心就向所有學生寄送了一封電郵,要他們面對公投結果勿感失望與悲傷,言下之意就是,學生們此前對公投的心理預期太高,如今「慘敗」若不加疏導,是有可能「想不開」。

事實證明台大並沒有杞人憂天。公投結束不到一周,台灣立委尤美女於11月30日即表示,自公投以來已有9名同志自殺身亡,2名自殺未遂。台北一間教會的同志基督徒 Terry 也選擇了自殺,對此,「無名者基督教教友」成員柯啟安表示「愛家公投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回過頭來看沉默螺旋的運作機制,就是人們羞於反對主流聲音,而掩蓋自己的想法,導致媒介上看似主流的意見被不斷放大。在這種過程中,站在輿論高地的一方忽略了自己的意見佔據媒體背後的真實原因,誤以為媒體真的代表民意,也就錯過了改變路線、贏得更多人心的機會。

在 Doomsday Clock 調整到僅剩最後兩分鐘的 2018,人們還在熱聊甚麼關鍵字,讓誰榮登年度榜單?01哲學【末世逼近,我們還在關心甚麼?年度關鍵詞榜單】專題,將會為大家年終盤點,解開關鍵詞背後的真相!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