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大革命未必催生新制度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作者|黎子元

革命,還是不革命,這是一個問題。在後革命時期人們試圖反省革命歷史得失的時候,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尤為矚目地展現出來。近年來,在那些鼓吹「告別革命」者用以支持「不革命論」的理據中,常常會出現從《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摘錄的著名觀點,使這部出版於1856年的關於法國大革命歷史研究的經典著作,從長期無人問津又一時間變得洛陽紙貴起來。它的作者就是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托克維爾通過親身查閱大量一手歷史文獻,從中發現了活生生的舊制度,發現許多原以為源自大革命的觀念和情感,其實就根植在大革命前的舊社會當中。他根據歐洲歷史規律來分析法蘭西民族根本問題、總結法國歷史發展特殊規律,再結合國別史的比較研究,在《舊制度與大革命》對於作為一個歷史過程的法國大革命的發生原因與後續影響給出了重要洞見。經過這番研究,作者感歎大革命事業所成就的遠較人們所設想的要小。以下就是「不革命論」引述最多的托克維爾的其中一個主要觀點:

革命的發生並非總因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最經常的情況是,一向毫無怨言彷彿若無其事地忍受著最難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壓力減輕,他們就將它猛力拋棄。被革命摧毀的政權幾乎總是比它前面的那個政權更好,而且經驗告訴我們,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
《舊制度與大革命》,托克維爾
革命群眾進攻巴士底獄

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深入反思,致使托克維爾認為,大革命並未直接帶來新的、較以往更為進步的社會制度,相反,無論革命進行得如何劇烈、進步觀念怎樣被標榜,它在制度創新上的成就比人們預期的要少得多。更出乎意料的是,一個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為專制的政府集中了全部權力,抹殺了以高昂代價換回來的個人自由。在中國近代史上,常常被用來驗證托克維爾這番言論的就是從晚清改革到辛亥革命的那段歷史。藉助托克維爾的著述,「不革命論」宣稱傳統制度和舊的社會結構,如貴族階級、宗教社群、封建法律等,其實扮演了可以制約權力集中的重重屏障,倘若以革命橫掃這些屏障,則勢必造成中央集權和專制主義。「不革命論」植根於維護傳統制度的保守主義思想脈絡,指出「新秩序只能從舊制度內部有序而穩定地生長出來,徹底摧毀舊秩序反而導致回歸到比舊制度更為落後的制度」(《保守主義》(第三版),劉軍寧著,東方出版社,2014年出版)。

革命時期的斷頭台

出身沒落貴族的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的確表達了對於舊的社會結構例如貴族制度的讚賞與維護。他總結的其中一條真理就是,那些長久無法擺脫專制政府的社會,恰恰就是那些貴族制度已經不存在的社會。他寫道:

永遠值得惋惜的是,人們不是將貴族納入法律的約束下,而是將貴族打翻在地徹底根除。這樣一來,便從國民機體中割去了那必需的部分,給自由留下了一道永不愈合的創口。多少世紀中一直走在最前列的階級,長期以來發揮著它那無可爭議的偉大品德,從而養成了某種心靈上的驕傲,對自身力量天生的自信,慣於被人特殊看待,使它成為社會軀體上最有抵抗力的部位。
《舊制度與大革命》,托克維爾
《舊制度與大革命》,托克維爾著,牛津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

托克維爾的觀點盡管可以為保守主義所援引,然而他個人卻不是保皇黨,他的思想不能被簡單地化約成守舊派意識形態。托克維爾思想所表現出來的矛盾、複雜與多面性,實在是源自他的祖父馬勒澤布(Chrétien de Malesherbes,1721-1794)。一種不受黨派立場所綁架、不以個人利益為算計的公義,就體現在馬勒澤布法官生平的實際行動當中:他保護了啟蒙思想家狄德羅(Denis Diderot)編纂的百科全書書稿並支持其出版;在大革命的審判中,他自願站出來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辯護律師,最終自己也被送上了斷頭台。托克維爾對於這種公義應是深有體悟。他曾說:「我是馬勒澤布的後裔,他在國王面前為人民辯護,又在人民面前為國王辯護」。

狄德羅:現代《百科全書》之父

與托克維爾同時代的法國作家保爾・雅內(Paul Janet,1823-1899)在其1875年出版的著作《法國大革命的哲學》中這樣評價托克維爾:「托克維爾在某種意義上為革命辯護,在另一種意義上批判革命,但是他不同於革命的批評者或革命的擁護者通常對革命採取的行徑。他替革命申辯,證明革命並不像守舊派所說的那樣標新立異,因而也不是那樣荒誕不經⋯⋯反過來,托克維爾力圖喚醒我們對革命的一種可能後果的憂慮,即新專制主義的確立」。顯然,托克維爾是力圖站在公義的位置上展開對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研究的,因此他的活生生的研究成果才不能被化約主義隨意裁剪與操縱。

黑格爾對法國大革命的觀點——黑格爾:社會真正運動的時刻 是在日常的勞動和教化過程之中

要理解托克維爾,就必須理解他所秉持的崇高信念與公正立場,必須感受到托克維爾作為一位以自由為畢生追求的思想家所具備的熱烈情感。這種對自由的不懈探尋很早就體現在他對於民主制度的研究當中了。他的另一部經典名著,出版於1935年的《論美國的民主》,就通過記述自己對美國民主制度的考察,旨在向法國人民展現一個方興未艾的民主的秩序。而民主的真正含義則是達至自由與平等的均衡狀態,致使個人與社群在民主的秩序下皆能實現其自身。其中,托克維爾認為,保障個人自由才是保障民主社會的關鍵,只有自由才能與社會固有的種種弊病進行鬥爭,沒有自由的民主社會絕不會誕生偉大的人民。他在書中寫下了如此激進的思想來反對人的墮落:「那些要求得到自由以外的任何東西的人,註定生而為奴」。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