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協議】美國最後一刻鬆手 各國「下有對策」

撰文:鄭悅
出版:更新:

今年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正式退出伊朗核協議,並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制裁分兩輪進行,第一輪制裁以美東時間8月7日生效,第二輪制裁於美東時間11月5日啟動,全面恢復制裁伊朗。伊朗作為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各國將採取什麼應對方法?

周五(2日),特朗普在Twitter上發文,模仿HBO電視劇《權力遊戲》的經典話語,上傳一張寫著「制裁將至」的照片,引發熱議。

美國對伊朗的第二輪制裁重點,圍繞於扼住伊朗石油出口的「咽喉」,包括:

• 禁止貿易夥伴向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及其他公司進行石油及石油產品交易;
• 封鎖各盟國與伊朗航運、港口及造船企業的往來;
• 禁止外國金融機構與伊朗央行、伊朗其他金融機構交易;
• 重新審視此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與人士,所有與伊朗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企業將受到美國的嚴重制裁。

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以南的波斯灣油田一石油生產平台。(路透社)

與美國宣布的第二輪制裁相比,8月7日開啟的第一輪制裁,則著重從美元金融體系切斷伊朗的經濟來源。第一輪制裁內容包括:

• 美國禁止伊朗政府購入以及獲取美元;
• 制裁伊朗的黃金以及其他貴金屬交易;
• 禁止向伊朗提供用於工業的石墨、金屬礦產、煤炭、工業相關軟件等;
• 禁止波斯地毯和食品進口美國。

白宮最後時刻的鬆手

上周五,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稱華盛頓同意暫時豁免8個司法管轄區進口伊朗石油,豁免期為180天,但並沒有透露具體的國家及區域名稱。美聯社報道,獲得豁免的國家包括土耳其、義大利、印度、日本和南韓等;伊拉克官員表示,只要他們不用美元進行交易,就仍然可以向伊朗購買石油。

鑒於蓬佩奧使用「司法管轄區」(jurisdictions)的字眼,路透社猜測台灣也是被豁免的進口方之一,中國仍與美方商討豁免,而歐盟則不在名單之內。

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而伊朗亦有進口中國商品,幾乎所有款項都經由崑崙銀行支付。(路透社)

各方如何應對

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之際,中國、俄羅斯、歐盟等國對此表示遺憾,並宣布將繼續恪守核協議承諾。如今,美國開啟對伊朗的第二輪制裁,各方做出了怎樣的應對?

歐盟方面,表示將會堅決捍衛歐盟企業與伊朗合法生意往來的利益:

• 繼續向伊朗進口石油及天然氣;
• 啟動「阻斷法令」,如若歐盟企業因受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影響,而需撤離在伊朗的業務,可向歐盟提出申請,在法庭上追討因美國制裁所帶來的損失,並禁止歐盟企業遵守美國制裁或相關法院裁決。
• 推出一個特殊支付渠道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歐元和英鎊作為交易貨幣,根據歐盟法律,形成一個代表歐盟與伊朗交易的法律實體,該體系不會向美國公開,但可以面向歐盟其他合作夥伴。

歐盟對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表示遺憾,並稱會堅決捍衛歐盟企業與伊朗合法交易的權益。(路透社)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也稱,無懼美國的報復性威脅,會協助伊朗對抗美國制裁。

同時,俄羅斯、印度與伊朗正攜手開拓新的石油運輸路線,三國規劃一條國際南北運輸走廊(INSTC),該條路線既包括陸路運輸,也有海運通道,相對蘇伊士運河,該路線運送貨物的時間與成本可以減少到30%至40%以上。印度工商部稱三國定於11月23日舉行關於INSTC的會談。

中國亦表示會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此前,在9月底的聯合國大會,中國與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簽訂協議,將制定獨立於美元的支付機制,為伊朗打開金融渠道,以繼續中國與伊朗的貿易活動。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特朗普不顧世界和平局勢與各國利益,貿然退出伊朗核協議,勢必引來其他國家的反擊。眼下各國正謀劃如何繞過美國,維持與伊朗的交易。當美國自以為掌控全球貨幣結算系統,便可以為所欲為之時,恰恰可能反過來動搖美元在世界金融體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