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開展美歐貿易談判 美國的「聯歐制華」未始先破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歐雙方早在去年7月承諾開展「雙邊關係新時代」,然而遲至本周一(15日)歐洲理事會才正式通過啟動美歐貿易談判。
去年7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在白宮與特朗普破冰之時,外界有見中美貿易戰的開展,預想美國最終還是會走上「聯歐制華」之路。
不過,這一次美歐貿易談判尚未開展,已有不少失敗的徵兆。

歐盟的談判目標有二:一是在「工業商品」上,尋找與美國互相取消關稅壁壘;二是尋求「一致的審核機制」,讓雙方產品能更容易符合對方的技術性規定,以省卻非關稅貿易壁壘。

在歐盟的聲明中,歐方特別強調談判不會涉及「農產品」,不過這卻是美國一直想要打開的歐盟市場。由此可見,美歐雙方花了大半年時間籌備,連要「談甚麼」的這一點也未有共識。

在農產品問題上,歐盟周一的聲明中特別提及會買入更多美國大豆作生物燃料之用;不過大豆這種作物非常「簡單」,不像諸如芝士等極具爭議的產物:美國生產的芝士算不算是芝士,如果算是芝士,其中分類又要如何命名,已造成一大堆難以解決的問題。(路透社)

同時,在周一歐洲理事會的投票上,法國投下了反對票,而比利時則作棄權。兩國雖然壓不過以德國為首其他歐盟成員國的支持,卻顯現出美歐貿易協議成事之難。

美歐針鋒相對 談判互信已失

美國與歐盟目前皆是對方的最大貿易夥伴,若能訂下全面性的自由貿易區,再加上《美加墨協議》(即新版《北美自貿協議》)和「日歐自貿協議」等,的確有望能形成龐大的自由貿易區,主導全球貿易模式(包括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

這,也許就是美國的「聯歐制華」盤算。美國的政商界輿論也一直有作此等呼籲。

不過,美歐談判未啟,已是隱憂處處。特朗普去年初的貿易戰首炮「鋼鋁關稅」波及歐盟國家利益,早已迫得歐盟不得不報復,向美國一些與鋼鋁並非直接相關的貨物(諸如果汁、著名美製電單車品牌Harley-Davidson等)反徵關稅。

美國的汽車關稅威脅,是德國的「死穴」。(路透社)

及後,美國更以25%的汽車關稅作威脅,希望迫使歐盟向美國作出貿易條件上的讓步。由於美國是德國汽車出口的最大市場,此次開展談判的決定由德國力推,其背後原因正在於此。

然而,此等貿易政策上的針鋒相對,幾乎已破壞以往「美歐同盟」下的互信。從美歐在世貿航空業非法補貼判決後,互相開天殺價,以懲罰性關稅互相威脅,一邊開價110億美元,另一邊開價120億美元,就可知雙方在談判桌上將會決不相讓。

談判要能開展 特朗普必先放棄「關稅策略」

在目前情況看來,雙方能否走到談判桌上,也未可知。

除了「歐盟不願談農產品貿易」的爭議外,歐洲理事會的談判指引,也盡數封絕特朗普「以關稅欺人」的策略。

特朗普一手發動的中美貿易戰,似乎對中國影響有限。(路透社)

歐盟的談判指引,除了要求美方在談判有結論前必須要取消特朗普的鋼鋁關稅外,還訂明如果美國引用國家安全為由(所謂的「Section 232」)對歐盟開徵新關稅,歐盟將馬上退出談判。另外,指引亦威脅如果美國對歐盟開徵報復性關稅(諸如針對歐盟補貼空中巴士的關稅等),歐盟亦有可能退出談判。

因此,除非特朗普願意在互利原則上,公平的與歐盟進行貿易談判,否則美歐談判連開展的機會也沒有──路透社在周一曾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查問美歐談判會在何時開展,不過辦公室的一位發言人卻不予置評。

農產品乃最大爭議 美歐寸足不讓

不過,即使特朗普願意在互利原則上開展談判,美歐雙方也甚難達至終極成果。首先,美國國會已表明如果美歐不談農產品,則不會通過任何協議。

歐盟的立場卻是完全相反,除了特別聲明不會談及農產品外,歐洲理事會另行通過決議,將在奧巴馬第二屆總統任內4年談判未果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訂明為「過時」,而且宣布TTIP與此番美歐貿易談判「不相關」。

2015年默克爾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G7峰會周邊對談。奧巴馬曾指默克爾是他在任兩屆總統一直以來的「可靠夥伴」。(視覺中國)

其中深意甚為明顯,TTIP的開放市場談判有包括農產品項目,歐盟此舉可謂完全斷了農產品談判的後路。

農產品的爭議,正是TTIP的死因之一。當時奧巴馬與歐盟領袖尚是「稱兄道弟」,如今特朗普與歐盟關係幾近破裂,同一項爭議,恐怕將使談判連正式開展的機會也沒有。

協議須歐盟全體認許 其難難比登天

更嚴重的是,即使美國同意棄談農產品,馬克龍治下的法國也堅持不與任何「不在巴黎氣候協議中」的國家簽署貿易協議。

雖然憑法國一國之力,無法阻止貿易談判的開展,可是貿易協議的落實卻需所有成員國同意──歐盟與加拿大的自貿協議相談7年之後,才在2016年得到簽署,然而卻因比利時一區的反對而在最後一刻差點觸礁,至今也因比利時在歐洲法院的訴訟而未能正式落實。

馬克龍早在去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就表示,他不會與任何不遵守巴黎氣候協議的國家簽署貿易協議。(路透社)

美歐在談 中歐也在談

即使馬克龍下台後的法國不再為「巴黎氣候協議」作堅持,美歐的貿易協議至少也要談個十年八載──觀乎「歐加自貿協議」便可知一二──美國的「聯歐制華」之中的「聯歐」部分恐怕也要等一段極長的時間才能落實。

然而,反觀3月26日的「習馬默容」巴黎會面,以及4月9日中歐峰會的成果,當中包括在來年完成「中歐全面投資協議」的期許,在這十年八載之間,中歐的貿易關係也將愈加推進,到時美國聯得歐來,制華已是無從談起。

雖然歐盟已表明願意啟動美歐貿易談判,可是「談判能否正式開展」、「談判有沒有談出結果的可能」、「談出了結果又有沒有機會落實」、「落實的時機又能否趕上中歐貿易合作關係的推進」等,皆是「聯歐制華」的策略所要面對的一座又一座難以跨越的大山。如此看來,「聯歐制華」似乎永遠都只能是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