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根本性分歧不會消失」:默克爾正告拜登的含義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誰也不應期待從今天開始,我們與美國的關係就會沿着諸事順遂的康莊大道前行,之前的一些根本性分歧,並不會隨着白宮易主而自動消失」。
在拜登(Joe Biden)正式就職的次日,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就發出了這樣明顯有悖於「跨大西洋團結」的尖鋭之聲。

而就在一天前,即拜登就職的當天,默克爾還在向這位白宮新主傳達着熱情洋溢的問候,並期待與其攜手開創德美關係的新篇章。一日之間畫風驟變,其中緣由頗為耐人尋味。

造成這一鮮明反差的直接原因,是歐洲議會在就職次日為拜登獻上的重磅大禮:當天,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581票贊成,50票反對,44票棄權)通過了一項有關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項目的決議,決議要求立即停止北溪二號項目建設,並呼籲所有成員國重新審視與俄羅斯的合作關係。

對於這一明顯帶有華府遊說跡象的決議,作為始終力挺北溪二號項目的歐盟重量級領導人,默克爾自然對華府暗中干涉歐盟戰略決策的越界行為感到強烈的不滿乃至抵觸。

+1

在決議通過的第一時間,默克爾就明確表示德國斷然不會放棄該項目,並且對拜登發出瞭如文章開頭所示的直言正吿。

在直接動因之外,默克爾正吿拜登的根本原因是其對在美國全球霸權總體衰落的大背景下,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之未來走向的悲觀預期。換言之,默克爾認為白宮易主或許會部分改變華府對待歐洲盟友的策略或技巧,但總體的對歐戰略仍將延續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的基調。

毫無疑問,歐盟方面對這一適才落幕的時代帶來的創傷仍然記憶猶新。彼時,在「美國優先」原則指導下的華府在對歐洲盟友進行打壓上火力全開。

歐美之間圍繞「不公平補貼」與「歧視性關稅」的貿易拉鋸戰幾乎貫穿了整個特朗普時代,而在大選年,尤其是美國疫情全面爆發之後,特朗普政府試圖以盡全力攫取「外部紅利」的方式來挽救持續走低的選情,對盟友的壓榨更是毫不手軟,甚至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

去年8月,華府在強力施壓德國放棄北溪二號項目,並轉買價格至少高出俄羅斯輸歐天然氣50%的美國液化天然氣(LNG)不成之後,惱羞成怒的特朗普當局直接下令對所有參與北溪二號項目建設的歐洲企業實施全面制裁。

在拜登勝選之初,厭倦了反覆無常的「特朗普式壓榨」的歐盟曾經一度熱切盼望即將履新的拜登內閣能夠在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上「大幅撥亂反正」。

+2

為此,布魯塞爾方面甚至一度提出了歐美之間組建技術同盟,以聯手反制中國對西方世界「技術霸權」之全方位挑戰的官方倡議。但布魯塞爾的熱情並未得到來自華盛頓方面的相應回饋,如此嚴酷的現實讓歐盟決策層逐漸意識到,跨大西洋關係並不會因拜登的上台而如己所願的那樣「重回正軌」。

更為棘手的是,即使是在華府建制派精英掌權,歐美關係相對平順的時代,美國對於歐洲盟友的壓制也沒有一刻消停。

始於小布殊(George W. Bush)時代,持續十五年之久的「空中巴士非法補貼案」讓歐盟方面疲於奔命,發生於奧巴馬(Barack Obama)時代的「大眾汽車排放事件」與「德意志銀行抵押貸款欺詐案」險些讓這兩大德國工業與金融支柱徹底倒塌。

這種前特朗普時代的灰色記憶,加之特朗普時代的「悲慘往事」,無疑讓類似默克爾這樣精明幹練的歐盟領導人在處理對美關係問題上愈發謹慎。

而更令默克爾不寒而慄的是,之前特朗普當局很多打壓歐洲盟友的手段居然獲得了拜登內閣中不少成員的讚許。

譬如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就對特朗普當局不惜一切手段力阻北溪二號項目的行為表示高度肯定,這不能不令這位即將交班的政治強人在關鍵時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對華府新主發出的任何「改善歐美關係」的信號保持必要的懷疑與警惕。

因此,在拜登正式就職,並準備着手重整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之際,默克爾發出這樣看似與「歐美親善」相悖,卻擲地有聲的正吿恰在情理之中。

而這一強音不僅意在提醒拜登內閣,今後處理對歐關係時必須尊重歐盟方面戰略決策自主的紅線,也意在敲打歐盟內部那些仍然對華府心存幻想的政客,讓他們不要因過分親美而無原則地出賣歐盟的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