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王勇論中美:國際戰略大三角逐漸浮現 |專家有話說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拜登政府或許在努力推出一個以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為基礎的聯盟,以期削弱中國日漸擴大的影響力。但是在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看來,這一設想並不容易實現。未來世界以中美競爭為核心,大三角關係的遊戲相互重疊。從積極的一面看,中國外交反而有了更大空間。

01: 美日「2+2」峰會上,兩國達成了將聯合舉行針對釣魚島被中國佔領假想的反登陸作戰演練共識。在美日印澳四國峰會上,也形成了加強軍事安保合作的共識。從軍事安全的角度來看,美國是否正在佈局針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

王勇:美國的一些戰略家,應該是有這樣的打算,希望能夠通過加強與盟國的關係,加強軍事上對中國的包圍。在這方面,拜登政府可能會繼承特朗普政府制定的印太戰略,把中國鎖定在第一島鏈內,這就意味着,中國在領土領海糾紛方面,要面臨以美國和美國盟友的集體反應。

從現實來看,要推動這一目標也意味着困難。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和日本的目標利益並不一致,美國反而需要警惕被日本過度利用,當了日本的炮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 Borrell)3月24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會面,討論改善歐美關係,並同意合作應對中俄等問題。(Reuters)

因為美國在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自知理虧,但現在為了拉攏日本,所以要在日本防務的問題上表態,我們需要關注這一點。

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美國出於遏制中國的戰略動機,不斷打「台灣牌」,為台獨勢力打氣,它的做法實際上等於與所有中國人為敵,最後不會撈到什麼好處。最讓美國頭疼的是,在中國的近海作戰中,美國現在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更重要的是,美國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其他國際目標。拜登政府的戰略與特朗普不一樣,美國現在同時在幾個地區進行部署,中國只是拜登政府的一個目標,此外還有俄羅斯和伊朗等等。這就決定了美國戰略力量的分散,中國為了維護主權利益,集中在周邊投入資源,相對而言,中國要更從容一些。

這也從側面説明,拜登政府並沒有像特朗普政府一樣,把中國視為美國利益的最大威脅,拜登政府對中美關係的評估更多在於防範。

01:結束與中國的「2+2」的對話之後,布林肯又馬不停蹄訪問布魯塞爾,與北約成員國外長和歐盟官員進行會晤。此次行程也在於尋求修復和強化盟友關係,協調應對中國挑戰。另一方面,幾乎同一時間,俄羅斯外長訪華,説中俄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如何看待中美各自的互動?

王勇:隨着中美競爭加劇,未來會出現更多的戰略大三角關係。大國之間的戰略互動未來會更加頻繁,中美俄三邊戰略互動,中俄關係更近一些,共同抵抗來自美國的壓力。中美歐三邊戰略關係,美歐在意識形態上利益一致,但另一方面,中歐的經濟利益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中歐貿易已經超過了美歐貿易,這三邊關係正在發生快速變化。

亞太地區也有戰略三邊關係,中美日三邊關係中,美日更近一些,有共同對付中國的意味。此外,還會有中美印大三角關係等等。未來世界大三角關係的遊戲相互重疊,以中美競爭為核心。從積極的一面看,中國外交反而有了更大空間。

可以看到,加速變化的世界中,中國力量增長很快,在中美力量還沒有完全達到轉折點的情況下,中國要特別謹慎小心地處理這些大三角關係,以擴大朋友圈、減少潛在敵人為原則,服務中美大競爭的格局。

目前為止,中國和俄羅斯不斷提升戰略協助夥伴關係,中國與歐盟完成全面投資協議談判為深化關係增加了現實的動力。

我認為還要繼續加強做日本的工作,回應日本方面對中國發展相關的安全擔憂,同時也要與印度開展有效的戰略溝通。因為中國奉行和平發展政策,而非擴張的政策,並不損害它們的利益,中國的發展與它們的發展之間是可以做到互補的。加強與主要國家的溝通協商,開展有效的外交,有助於中國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