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西降,海灣國家「石油換安全」的日子結束了│專家有話說
【導讀】 當今世界秩序正經歷變革,「東升西降」大勢日益顯現。海灣國家希望打破自身傳統形象,拓展對外合作領域和合作夥伴,尤其是與亞洲新興國家密切聯繫,在大國博弈的過程中建立獨立自主的經濟和安全框架,發展平等的合作關係,成為東西方的橋樑。中國提出的中東安全穩定「五點倡議」,以及上合組織等成功的國際組織所秉持的互信、包容、共贏等原則,值得地區國家借鑑。
作者:李思瑞,阿聯酋阿布扎比執行局主席前戰略顧問、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所研究員
當今世界正經歷巨大變革。所有國家和地區都清楚地意識到世界秩序的變化:美西方日漸式微,而亞洲和其他地區正在崛起,相對實力日益增強。
海灣地區的安全、經濟和社會格局也在經歷着迅速演變。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等發展活力較強的海灣國家正試圖在傳統的能源貿易範疇之外,打造平衡多樣的戰略關係,涉及安全、太空探索和科技等多個領域。
當前全球格局的演變給海灣地區帶來了許多機遇和風險。現在是加速海灣合作委員會一體化,特別是在安全、貨幣和經濟方面一體化的好時機。
海灣國家試圖重塑世界對該地區安全問題的看法。用「石油換安全」來定義海灣國家關係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海灣地區將致力於建設一個沒有衝突、區域經濟一體化、社會蓬勃發展的未來。在地區以外的東西方大國支持下,海灣國家一直在嘗試積極應對地區挑戰。也門、敘利亞和利比亞衝突的解決方案正在制定之中。阿拉伯人認為,通過地區努力和對話,這些問題一定能夠儘早解決。
海灣地區的安全問題正成為世界,尤其是亞洲的一個重要課題,這不僅是因為胡塞武裝組織最近對沙特和阿聯酋發動了襲擊,更是因為海灣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地區之一。它在地理和戰略上處於能源貿易等全球貿易的中心,控制着霍爾木茲海峽等重要的海上航道。
要理解海灣地區安全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就必須了解世界秩序迅速演變和經濟重心從西方向東方轉移的大趨勢。普華永道在《2050年的世界》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世界四大經濟體中將有三個位於亞洲,它們分別是中國、印度和印尼。
但在那之前,由於新能源開發之路漫長,短期石油天然氣能源難以替代,因此海灣國家仍將是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印等國能源的主要進口來源。
目前,中國是海灣地區最大的石油出口對象國,6個海合會成員中有5個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而預計到2035年,印度將成為海灣地區石油和天然氣的最大進口國,這將進一步鞏固海灣地區作為世界,尤其是亞洲能源供應基地的地位。
杜拜、阿布扎比等一些海灣國家城市利用當地的戰略區位優勢,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貿易物流樞紐和東西方之間交流的橋樑。
2020年,中國取代歐盟成為海合會第一大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大幅增長。其他一些亞洲國家與海合會國家的貿易也呈現類似趨勢,各國貿易安全和海上航運安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隨着亞洲GDP在全球的比重不斷擴大,海灣國家將繼續與崛起的亞洲大國開展經濟合作,利用雙邊和多邊平台加強同亞洲各國對話,例如近期部分海灣國家就派團參加了東盟系列會議。
海灣國家還密切關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 和《全面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的實施進展。
隨着海灣國家與亞洲新興的龐大貿易集團之間的聯繫愈發緊密,預計海灣地區與亞洲其他地區之間的貿易額將在未來30年大幅提高。
現在,在中國的帶動下,亞洲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和政治舞台的中心。各國人民都不願看到外部勢力利用雙邊貿易和海上航線的脆弱性搞「敲詐」。因此,在地區內和雙邊層面建立一套明確的安全框架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一個日益多極化的世界中,海灣地區不應受制於單一安全夥伴或夥伴集團,而應實現安全夥伴多樣化,同那些有能力維護和平、與海灣地區享有共同利益的國家發展夥伴關係,從而確保本地區的穩定與繁榮。
由於雙方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協同效應和互補性,海灣地區與亞洲各國,特別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經濟一體化在未來幾年有望進一步深化。為了維護亞洲與海灣地區迅速發展的經濟貿易聯繫,各方都有必要在保障貿易正常運行方面加大投入。
2021年3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提出了實現中東安全穩定的五點倡議,其中「共建集體安全」就是要點之一。
海灣國家應該嚴肅考慮所有傳統和非傳統夥伴提出的倡議和建議,並努力創建一套最適合本地區現實的合作框架。海灣國家還可以研究借鑑那些成功的國際組織的經驗,如上海合作組織,一些海灣國家已經向上合組織申請觀察員國或對話夥伴國地位。
上合組織的憲章和《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及其所秉持的政治互信、合作共贏、國家平等、開放包容、公平正義等原則,值得未來海灣地區合作框架吸收借鑑。
當前大國競爭急速加劇,海灣國家要避免成為大國「戰場」或「遊樂場」。地區各國必須建立共識和共同立場,加快推進建立本地區安全原則與合作框架,從而確保地區安全與繁榮。
本文為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