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4太Big? 英國政府或強制四大會計師行分拆業務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英國國會提交報告,指出承建商Carillion早前倒閉,部份原因在於四大會計師行一條龍包攬業務,令核數監管做得不足,促請當局強制他們分拆業務。

Carillion是倫敦交易所上市公司,1999年從英國建築企業Tarmac分拆出來,全球員工人數超過4.3萬人,近半在英國。(VCG/Daniel Sorabji)

以和夫咸頓(Wolverhampton)為大本營的Carillion在全球員工人數超過4.3萬人,是英國建築界的龍頭巨企。但自去年財政出現嚴重問題,發盈利警告之餘,股價多次逆市大跌,至今年一月與銀行談判破裂,因欠債面遭強制清盤

部份因為Carillion承建了大量政府訂單,包括國防部轄下住宅單位、監獄、英國國營鐵路等,所以英國政府對此事甚為重視。下議院的就業及退休委員會,和經濟、能源及工業策略委員會聯手調查,並在星期三(5月16日)發表報告,剖析事件成因。

報告特別提及俗稱Big 4的四大會計師行。

英國國會報告指出,畢馬威19年來都給Carillion的財務狀況背書,因此在其帳目混亂上亦有責任。(VCG)

英國報告:四大沒認真監管帳目

畢馬威(KPMG)、德勒(Deloitte)、羅兵咸永道(PwC)和安永(EY)是全球四大會計師行,基本上大企業都由他們負責會計事務。以英國為例,富時100指數中的100間大企業,99間光顧四大。今次出事的Carillion在過去19年,先後由畢馬威和德勒負責核數,亦曾向羅兵咸永道和安永取得顧問意見。

國會報告指出,Carillion的財政早有問題,但由於核數以至監管都一條龍由同一間會計師行負責,令他們較容易隱藏問題,粉飾太平。報告點名指出,畢馬威一直以來都通過Carillion的數字,根本沒有認真核查;德勤收了1000萬英鎊做內部核數,卻沒有管理好風險和財政狀況。

報告認為,問題在於四大已經大得無懼同行競爭,環境安逸。所以,英國政府應該向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建議,以反壟斷等原因強制分拆四大業務,例如核數一間公司,顧問另一間公司。

英國國會報告指出,德勤作為Carillion內部核數,卻忽視其財政風險。(VCG)

畢馬威英國:我們是寡頭壟斷

英國監管機構財務報告委員會(FRC)在兩個月前,亦曾有相同建議,認為四大在行業地位如同壟斷,而且潛在利益衝突,應該分拆成多間會計師行,挽救市場對會計的信心。

國會發表報告後,畢馬威強調他們工作恰當,而覺得業務涵蓋得多有好處,不過畢馬威在英國的主席邁克爾亦坦言,他們早一段時間已經覺得目前模式不能持續下去,正在考慮不同分拆方式。「我們是寡頭壟斷,這毋庸置疑。我相信這行業將來不能再這樣。我們要減少衝突……讓人看見,事情可管理好,讓社會各大家都信任我們。」

如果想四大分拆,那要全球做,英國或許可以牽頭。
畢馬威英國主席邁克爾

德勤回應說,雖然明白報告的憂慮,但業務廣泛也有業務廣泛的好處,如果會計師行只做核數,那也會影響工作質素。

羅兵咸永道則指出,他們歡迎會計界更多競爭,讓企業有更多選擇。

英國下議院的就業及退休委員會,和經濟、能源及工業策略委員會聯手調查,向Carillion財政管理層了解清盤成因。(VCG)

有意見倡引入四大以外會計師行

英國天空電視台的伊恩金(Ian King)分析指出,分拆業務亦有隱憂,包括目前四大每5英鎊收入,就有4英鎊來自非核數的業務,分拆的話出色人才應該不會做核數那邊的工作,而且核數耗事又苦悶。四大能夠招攬人才,因為員工可以同時兼做核數和顧問工作。

另外還有行業結構、跨國性質等因素,伊恩金認為要分拆四大不會容易。但除此之外,他認為還有其他方法解決問題,包括規定上市公司要聘用多於一間會計師行,讓他們互相監察。如果想反壟斷的話,更可規定四大會計師行不可合作,即企業聘用了一間四大之後,就要聘用其他。

另外,《金融時報》的文森特(Matthew Vincent)亦指出,Carillion帳目混亂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數目在會計上可以非常複雜。例如Carillion欠下4.72億英鎊債務,用來向供應商付錢,但他們卻另外入數,不算作盈利負債比率之中。文森特指出,這種大公司的會計之難,或許反映出應該由更加多會計師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