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恐怖】 業主揸車怒撞拆遷隊致2死8傷 拆遷官員停職接受調查
「強拆」問題一直是內地社會熱點之一,日前在江蘇揚州杭集鎮,發生了一宗因「違建」與「強拆」問題而起的糾紛,最終導致一宗觸目驚心的事件,造成兩死八傷,連圍觀的84歲老人亦因此受傷--詳情請點擊片段。
「強拆」問題一直是內地社會熱點之一,日前在江蘇揚州杭集鎮,發生了一宗因「違建」與「強拆」問題而起的糾紛,最終導致一宗觸目驚心的事件,造成兩死八傷,連圍觀的84歲老人亦因此受傷--詳情請點擊片段。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司法解釋,正式明確勞資雙方不繳納社保的約定無效,自9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着從此繳納社保將成為強制規定。
最高法的司法解釋在輿論場引發不同看法。有聲音認為,社保新規是保障勞動者正當權益、充實社保基金的必要之舉。因為長期以來,企業不給員工繳納社保或者少繳社保的現象都比較突出,以至於影響大量勞動者的社保權益。與此同時,隨着出生人口的下降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國將面臨社保基金入不敷出的風險。為了防患於未然,及時為社保基金擴充新的收入來源,是當下中國的一個現實選擇。前不久內地外賣平台開始給騎手繳納社保,被認為有利於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
但有不少充滿疑慮的聲音認為,中國社保繳費比例本就偏高,許多中小企業和個體戶近年來又面臨經營困境,社保新規勢必會增加許多中小企業和個體戶的經營成本,其結果既不利於中小企業、個體戶的經營,又會降低許多企業僱傭員工的需求。社保新規的一個初衷應該是保護勞動者權益,讓勞動者老有所養,但如果因為增加企業經營成本,造成企業減少用工需求,無疑會影響勞動者在當下的處境。
綜合考慮上述兩種看法,保障勞動者的社保權益和充實社保基金當然應該做,但不能將壓力都傳遞給廣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個體戶,而是應該尋求國家層面的解決方案。
通常來說,開源節流是解決收支問題的主要方法。開源的關鍵除了在於下大力氣促進經濟健康增長,從而給勞動者、企業、政府財政帶來更多的收入之外,一個關鍵措施是加大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的力度,讓國有資本造福全民。節流的關鍵在於下大力氣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讓各級政府廉潔高效,大幅減少浪費、冗員、腐敗和低效投資,讓政府財政有能力支援社保基金。
不過隨着輿論的發酵,關於社保新規討論的風向已經發生變化。連日來,愈來愈多的聲音開始關注社保的公平問題。社保的公平除了不同世代的代際公平問題之外,目前輿論最主要的關注點是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和體制外職工養老金、以農民為主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不公平。近年來,內地民眾抱怨社保不公的聲音顯著增多,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儘管過去一些年國家已經取消農業稅和建立覆蓋廣大農民的社保體系,但不可迴避的殘酷現實是,以農民為主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與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的過大差距有違公平。
以目前情形來看,哪怕是在小城市、縣城、鄉鎮,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經常有六七千人民幣,甚至有少數人的養老金超過一萬人民幣。相較而言,大量在民營企業工作一輩子、支撐國家經濟發展的職工,養老金大概是三千人民幣。
真正可憐的是本就生活拮据的以農民為主的城鄉底層居民,他們領取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在今年「兩會」僅增加至143元人民幣,再考慮到各省市的區別,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數地方之外,多數地方的城鄉底層實際拿到的基礎養老金在100多到300多人民幣之間。這既與農民自建國以來的巨大付出、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巨大發展的綜合實力不符,又與公平原則、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理念不符。
有鑑於此,在社保新規出台之際,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的中國理應下大力氣推進社保公平。具體而言,中國應該通過開源節流的改革措施,建立面向全民尤其本就相對貧困的廣大農民的基礎養老金,目標是通過數年時間,將城鄉居民的基礎養老金上漲到一千人民幣左右。關於這點,建議納入「十五五」規劃和「十六五」規劃。
相比於已經擁有豐厚養老金的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給以農民為主的城鄉底層普漲養老金理當成為優先工作。這既關乎公平、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又能釋放農民的消費需求,擴大內需,是關乎人心向背的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