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錢途】中國天眼年薪10萬元請科研人材 遭轟「重儀器輕人力」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全球最大、被譽為「天眼」的中國FAST射電天文望遠鏡試運行至今已近兩年,累積不少重要科研觀測成果。惟中國科技部日前發文,大嘆人材招聘困難,即使有10萬元(人民幣.下同)年薪仍乏人問津。
但隨即有輿論認為,FAST位處貴州的深山野嶺,受聘後各種不便,而同樣要求在大城市工作,薪酬待遇則遠不止於此,「何必跑去鑽山溝呢」。甚至官媒亦力撐科研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但科研人材亦應有能反映其價值的回報和體面的生活。

在FAST工作環境艱苦,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年薪則約10萬元。(視覺中國)

文章引述了中科院國家天文台FAST辦公室主任張蜀新指出,FAST基地目前的招聘情況並不理想,FAST即將在2019年上半年正式驗收,在此之後就要啟動24小時全天候觀測,科研人員需三班輪流值班,現時駐地人員則只有20多人,人手上捉襟見肘。

據招聘啟事,是次FAST需要24名人手,提供觀測、數據處理、軟件開發、通訊維護等科研、運維、工程的職位,其中不少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歷,並要能夠長期在現場工作,英文水平良好,部分職位更要求能夠勝任夜班工作。啟事中又強調,此次招聘的崗位為「人才派遣制」(類似香港的合約制公務員),要符合條件且表現優秀者始獲考慮編入事業編制。薪酬方面,工資加上駐地補貼,每年約有10萬元。

值得留意是,啟事更提到一點,基地位處偏僻、環境條件艱苦,一般情況下員工要半個月後才能回家一次,且驗收後工作不會像初期般有挑戰性,可能比較枯燥。但張蜀新強調,「科研上要出成果,沒有一定的沉澱是不可能的,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文章最後稱,「目前,FAST最需要的,是一個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的你」。

FAST帶動當地的旅遊或其他附帶收入每年高達46億元。(視覺中國)

惟文章出街後隨即惹來輿論熱議,有從事相關行業的網民直言,其他高校或企業在招聘碩士、博士級別的員工時,年薪平均都有15萬元,其他福利待遇亦遠較FAST好;甚至國際上與FAST同類的工作,年薪更可達5萬美元(約35萬元人民幣)以上。此外,FAST的造價為6.67億元,並帶動當地的旅遊或其他附帶收入每年高達46億元。然而此次所招聘的24人,假設每人年薪10萬,每年薪酬成本只是240萬元,批評此是「重儀器輕人力」。

中科院院士、天文學家崔向群亦認為,科研工作本來就是高強度、高水平的人類腦力活動,「即便再重大、再先進的科研裝置,缺少了具體人員的設置、操作、維護乃至後續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就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崔向群呼籲應當扭轉科學家就應該「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觀點,「不能忘記科學家也是普通人,科研人員也需要被市場公平對待。」FAST所需要的人才,企業也同樣需要,有競爭時「科學界能不能切實進行經費管理改革,拿出有競爭力的薪酬,這可能會涉及未來科研隊伍的問題,也涉及未來我們國家科技實力在國際上會否有競爭力。」

甚至連官媒《新華社》亦轉載地方傳媒的評論,指出科研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但給予科研人員體面的生活、一份足以反映其價值的薪酬待遇,亦是FAST今後必須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天眼看得到遙遠的星辰,也應望見自身科研人才隊伍建設的不足之處。」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