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校網絡直播教學助貧困縣學子上清華 「正能量」刷爆朋友圈

撰文:王兆陽
出版:更新:

近日,中國青年報一篇名為《這塊螢幕可能改變命運》的報導在內地微博、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根據該報導,雲南貧困縣祿勸的中學開設網絡直播班,直播四川名校成都七中的課程,取得良好效果。
據稱,成都七中開設網絡直播班16年來,為248所中國貧困地區高中、7.2萬名學生提供遠程同步學習服務,使得88人考上清華、北大,不少人因之「改變命運」。

在網絡教學幫助下,雲南貧困線祿勸的一所中學,有兩名學生分別考上清華、北大。(網絡圖片)

雲南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隸屬昆明市,是國家級貧困縣,農村常住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僅五千多人民幣。祿勸一中始建於1928年,學校歷史很久遠,但教學品質在雲南省並不突出,以往許多當地成績較好學生都會前往省會昆明就讀。

《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以下簡稱「報導」)指,祿勸第一中學近年來開設網絡直播班,在校內網絡直播四川名校成都七中的課程,進行遠程教學。幾年來,遠程教學取得良好效果,拓寬了祿勸學生視野,也提高了學生成績,有學生更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而前往昆明就讀的學生也有部分回流。

而據成都市教育局介紹,現在全國每天近8萬學生通過網絡直播進行遠程教學,與成都七中同上課,促進地方教育。

祿勸一中一班級內,正在進行遠程教學。(網絡圖片)

不過,在事件持續發酵的同時,還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比如,有消息指出,88個考上清華北大是全國范圍內兩百多所學校16年來的總數,不能說是效果明顯;又如,遠程學校資源向直播班傾斜,加劇了學校內的教育資源不平等;再如,國家多所高校扶貧定向招生的政策被忽視、本地學校老師的角色被弱化等。

對此,祿勸一中副校長吳飛介紹,網絡直播班從2006年11月啟動,到目前,祿勸一中、祿勸民族實驗中學兩校30個網絡班有1500多名孩子上課,他們中很多人並不是成績名列前茅的「優等生」「尖子生」。

吳飛還介紹說,網班的教學模式的確帶來了很大的積極作用:「從一開始,一個大縣40多萬人只有20多個上一本,現在到150多個。(大學)上線率從過去47%,到95%以上,我覺得在教學品質上提升是很大的,這個不存在炒作。」

吳飛表示,授課過程中,祿勸當地的老師們也不能「袖手旁觀」。除了課前準備、課間講授,學生沒有跟上和理解的課後還需要一起查缺補漏。

不過,對於該教學模式能否大規模推廣惠及更多寒門學子,吳飛承認,不論是從成本上、還是從網班基本的入學門檻考慮,目前都無法做到普遍使用。這是一套好的工具,卻不是能來之即用的工具。

內地教師微信端開放工具「園釘」創始人兼CEO王旭認為,就目前的發展程度看,互聯網教育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旭說:「首先這個模式可以去嘗試,並不是說不行,但是我認為作用和效果沒有那麼誇張。名校老師為了上這個課,為了照顧這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很多上課的內容會進行一個調整,這對他備課的過程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特別是在直播過程中間,他還要照顧臨場的講解過程,(孩子們)是不是聽得懂,這個節奏其實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節奏。」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