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內媒揭「超級傳播者」內幕 醫生稱疫情初期被冷處理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內地官媒《中新社》旗下周刊《中國新聞周刊》周六(25日)發布文章,詳細介紹此前有一名患者傳染14名醫護人員的詳細情況。
文章指,事件發生在武漢協和醫院,並引述北京大學一名專家表示,該名患者已可以被認定是「超級傳播者」。但醫院相關醫護人員就強調「絕不存在忽視」,「醫生能做到的防護都已經做到最好了,並不是所謂的『疏忽了』。」
另一方面,文章亦引述一名該院的醫生透露,疫情去年底剛爆發時,武漢當局的策略是「冷處理」,並有下發通知沒有授權時不允許在公眾平台談論疫情,亦不允許私下接受傳媒採訪,訊息管控嚴重,「整個就不讓說。」

武漢協和醫院目前是其中一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醫院,而發生一名患者傳染14名醫護人員事件,就是該院的腦神經外科。14名醫護人員分別是10名腦神經外科的護士,以及小兒外科、婦科、心臟外科和心臟內科的4名醫護人員。

發生一名患者傳染14名醫護人員事件,就是武漢協和醫院的腦神經外科。(網上圖片)

文章指,69歲的患者因腦垂體腫瘤入院,本身亦有冠心病、竇性心動過緩等問題,但沒有最初爆發疫情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接觸史。患者在手術前沒有任何呼吸道症狀,體溫正常,白血球及淋巴細胞亦正常。雖然胸部X光片顯示有「左肋膈角區見條片影」,但由於患者年事已高,加上有吸煙史,肺部有炎症或肺紋理增粗是正常現象。相關醫護人員表示,患者當時中氣十足,精神狀況很好,幾乎沒有任何理由懷疑有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

文章續指,根據相關規定,武漢協和醫療的防護系統分為三級,但對於當時腦神經外科的醫護人員來說,很難說服一個還沒有任何呼吸症狀的患者接受隔離,而且所需要的防護裝備屬於醫療耗材,涉及費用和報銷等問題。患者按照醫院的常規操作共轉過三次病房,手術前住在腦神經外科19樓病房,手術後轉至二號樓3樓的監護室,病情穩定後又被轉到18樓的普通病房。

患者在手術前沒有任何呼吸道症狀,手術後第3天出現肺部感染,第5天就被懷疑是「疑似不明原因肺炎」。醫護人員其後積極上報,並在醫院感染管理科辦公室的專員和感染科、呼吸科專家指導下進行隔離、消毒和治療。

內地至今已有多宗的確診病例患者是醫護人員。(新華社)

但相關醫護人員透露,事實上患者是在手術後突然出現發熱症狀,但臨床上極難判別原因,因為有可能是機體應激改變、腦血管刺激、顱內壓力變化、病竈吸收熱等的是非感染性的術後發熱。患者的情況異常後,醫生為其進行肺部電腦斷層掃瞄,確認有明顯肺部感染。由於當時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盒還沒有到位,而患者對其他病毒檢查均呈陰性反應,故才會考慮是「疑似不明原因肺炎」。

文章指,患者在手術後第5天的肺炎症狀已是難以逆轉的惡化態勢,與其有接觸的多名醫護人員,也陸續出現發熱症狀。患者隨後被轉移進擴建的感染病房,以便隔離、消毒和治療。至於有發熱症狀的醫護人員,醫院亦立即開設專門的隔離病房安置。相關醫護人員直言,「醫生能做到的防護都已經做到最好了,並不是所謂的『疏忽了』。」

但對於患者如何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受訪的相關醫護人員坦言難以釐清。患者轉換過的病房位置都相隔甚遠,而且涉及的病房也陸續有其他患者及醫護人員確診患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另一方面,文章提到患者是在1月11日突然出現發熱症狀,1月15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武漢衛健委在1月16日的通報中,仍未提到有醫護人員受感染。直至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1月21日的記者會上,才首次披露有醫護人員受感染的病例。

鍾南山在1月20日公開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人傳人。(央視截圖)

對於疫情訊息發布上的問題,有受訪的醫生透露,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武漢當局的策略都是「冷處理」。以武漢協和醫院為例,醫院有收到通知,在沒有單位授權的時候,不允許私自在公眾平台談論病情,不允許私自接受媒體採訪,不僅僅是臨床系統,甚至醫院感染管理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方面的消息管控亦很嚴重,「整個就不讓說」。醫生坦言,當時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再囑咐就診患者「口罩、口罩、一定要買口罩、戴口罩」,甚至會半開玩笑地囑咐「不要去華南海鮮市場買東西,那裏東西不新鮮」。

醫生又稱,1月20日前武漢大街戴口罩的人不多,他曾詢問武漢地鐵職工為甚麼不帶口罩,結果對方表示是領導不準,怕引起恐慌,「太寒心了!如果官方剛開始就把情況說清楚的話,百分之五六十的人會做好防護吧。」直至鍾南山在1月20日公開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人傳人後,武漢當局始意識到事情嚴重,但最高峰時期已有20多名醫院人員疑似受感染。

(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