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散發古典建築氣息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疫症期間所有社交活動幾乎停頓,大家只可靠網絡與朋友聯繫。有專家指,在未來一段日子,抗疫將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麼我們更要學習培養一個新的生活態度,建立一些新活動,讓我們的防疫生活變得輕鬆而精采。今次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把博物館帶入生活中,首先我們就由幾個歷史建築改建為博物館或藝術空間開始。你大可一個人或約同知己好友同行,一起遊逛,舒展多個月來的鬱悶。這四幢建築物不但保存原好,且承載著本身的文化、歷史意義,每座建築都有其美學特色,對喜歡攝影的人來說,是拍照留念的極佳地點,為參觀博物館增添一點趣味。

上世紀初華人富商府第: 孫中山紀念館

孫中山紀念館館址為1914年建成的「甘棠第」,摻合了中西建築特色,沿用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古典風格,牆身由紅磚築砌,門窗四周飾有花崗石,由希臘式巨柱承托弧形陽台,牆壁也用上了圖案豐富的瓷磚作裝飾。大樓中央採用中國傳統的天井風格,把自然光帶進大宅。室内設計也相當華麗。柚木樓梯以及色彩斑斕的彩繪玻璃窗保存良好,主要房間的天花都飾以金箔點綴的鑲板,內外建築都散發著濃濃的古典氣息。

由希臘式石柱支撐的弧形陽台,凸顯出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宏偉建築風格。

孫中山紀念館

地址:香港中環半山衛城道7號

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sysm/zh_TW/web/sysm/aboutus/intro.html

香港開埠時期三軍司令官邸: 茶具文物館

1844-1846年落成的香港茶具文物館,前身為舊三軍司令官邸,為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式建築之一。茶具文物館採用希臘古典復興式風格,設計簡潔,具濃厚的英國殖民地色彩。大樓於1984年改建成茶具文物館,展出歷代茶具及茶藝相關文物,以往經常舉辦陶藝示範、茶藝互動等節目,現因疫情而暫停,期待恢復的一天。茶具文物館最具特色是其寬闊的遊廊及木製百葉窗,散發一股明淨古典味道,喜歡攝影的都不會錯過。

可善用大樓的花崗石柱和日光營造出特別的光影效果。
茶館旁邊的羅桂祥茶藝館,上樓梯的八角天窗像萬花筒一樣,映照出美麗風光。

茶具文物館

地址:香港中區紅棉路10號(香港公園內)

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Arts/zh_TW/web/ma/about-the-museum1.html

古典建築風格的軍人宿舍: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vA!)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vA!)前身為卡素樓,約於1900年建成,為域多利軍營的已婚軍人宿舍。1980年代中期,軍營改建成香港公園,卡素樓則變身為vA!,於1992年正式啓用。大樓採用十九世紀愛德華古典復興建築風格,像樓梯般分三個階級組成,並沿陡斜山坡而建。復修改建時,建築師除保留原有建築大樓外,更在頂部加建現代化金屬支架及玻璃帷幕,新舊融合,成為香港少見的建築設計。大樓東西兩邊原本的拱形列柱陽廊,現變成玻璃窗密封,除增加可用面積,更加添現代感。

頂部的玻璃帷幕不但保護了原來舊建築,亦讓陽光穿透玻璃照亮整座建築物。
vA!的建築四處流露線條美學,加點創意,可營造出獨特構圖!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vA!)

地址:香港中區堅尼地道7號A (香港公園內)

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APO/zh_TW/web/apo/va_main.html

本地早期的藝術與工藝風建築: 油街實現 (Oi!)

香港文化中西交融,很多舊建築也糅合中西的設計特色,就如位於北角的油街實現(Oi!)。大樓建於1908年,沿用了「藝術與工藝」(Arts & Crafts)風格,將中國紅磚灰瓦及木門窗框的不對稱自然主義相互結合,體現了二十世紀初常見的華洋交雜建築風格。大樓的牆壁由紅磚砌成,配以白色的門窗,感覺古樸典雅。

Oi! 有一塊青蔥草地,在紅磚牆白木窗的映襯下,有如一幅色彩柔美的圖畫。
陽台是Oi! 其中一個建築特色,黃昏時分沿木樓梯行上二樓陽台,還可欣賞到晚霞景色。

油街實現(Oi!)

地址:香港北角油街 12 號

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APO/zh_TW/web/apo/about_oi.html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場地會就情況需要而實施特別開放安排及防疫措施,大家計劃前往這些場地前需密切留意署方公布的最新消息,出門前請先瀏覽有關場地的網頁,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