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變穩槓桿 中藥裏加點糖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上周國務院為中國經濟指出了「穩槓桿」的新方向,財政政策要更積極,貨幣政策要更鬆緊適度,同時推出多項「放水」措施。但這不代表中央放棄去槓桿的經濟改革基本思路,或要重返透過債務拉動經濟的「舊路」。相反,面對不明朗的經濟環境和貿易糾紛等不利的外圍因素,由去槓桿變穩槓桿,是過渡期內一定程度放鬆管控,相當於在中藥裏面加點糖,不要太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為中國兩大經濟政策定調。(路透社)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為中國兩大經濟政策定調:財政政策要更積極,而貨幣政策要更鬆緊適度,如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豁免發行人連續盈利的要求;又加快落實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以實現每年1,4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貸款目標等。

央行「放水」措施也緊接出台,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涉資高達5,02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市場分析指,這將令短期流動性環境維持寬鬆,有助提升金融機構借款的意願。另一邊廂,國務院亦要求財政政策更積極,加快發行今年1.35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為地方基建籌集資金。又提出聚焦減稅降費,包括將企業研發費用扣除的政策適用範圍擴大、對已確定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退稅等措施。

央行推出聚焦減稅降費。(路透社)

免誤傷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不是要去槓桿嗎?為什麼中央要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放水」呢?有此轉向,除了是受美國挑起貿易戰等國際不明朗局勢影響外,更多是為了避免中國正積極進行的去槓桿過度抑制內需發展,而誤傷中國經濟和小微企業。

內地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由上季的6.8%減慢至6.7%,是自2016年第三季以來增速最慢的一季。去槓桿亦抽緊內地市場的流動性,令不少高槓桿和財政管理欠佳的公司「爆煲」,債券違約事件頻發。內地媒體報道,今年以來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已增至28宗,違約債券餘額達到291.87億元。內地P2P網貸平台亦出現骨牌式倒閉,自7月2日至16日的短短14日內,全國已有131家P2P平台出現投資人無法提現、管理層失蹤、平台倒閉等現象,涉資逾千億元。地方國企財務壓力亦顯著增大,面臨較大的違約可能性,進而拖累金融類股份的表現,銀行股、券商股、保險股的估值均在歷史低位附近,部分股票更已跌破歷史新低。

可見內地這次去槓桿,對中國經濟雖是一劑對症下藥的藥方,但在中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時,藥力未免太猛,容易傷及金融市場和經濟體系,這所以中央便要如富經驗的醫師一般,望聞問切,按病患的體質,適時調節用藥。

央行負責制訂中國的貨幣政策,比較關注防範金融風險。(路透社)

穩槓桿分緩急輕重

早前中國兩大宏觀調控部門──央行和財政部官員及學者罕見地公開互相指摘,將雙方的困難和矛盾擺於公眾面前,引起關注。李克強其後明確指出,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稱,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中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長期以來均出現協調性不夠,甚至互相衝突和抵消的現象。這是因為央行和財政部的關注點不同,財政部主要考慮財政承受能力、財政收入是否可持續增長,而央行更關注防範金融風險。他認為,中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未來能否互相配合,會是實體經濟能否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隨着李克強為中國兩大經濟政策定調,統一財政部和央行的分歧,中國經濟正式邁入穩槓桿年代。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解釋,中央提出穩槓桿,一方面是令市場不要將政策誤解為監管鬆綁,另一方面也寓意,去槓桿也有分緩急輕重,像國企、地方債務的槓桿仍是要去除,但中國家庭槓桿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仍算是低,中國家庭貸存比為62.1%,債務完全可覆蓋,不良率低,流動性風險可控,所以即使家庭槓桿率小幅度的上升也不構成風險,反有利於擴大內需,推動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中央將不會再次「大放水」。(路透社)

不搞「大水漫灌」式刺激

中央貨幣政策有變,部分市場人士或會憧憬中央放水,大幅推升內地樓價和股價。但事實上,中央早已表明目前調控方向未變,結構性去槓桿仍是中國經濟改革基本思路,分別不過是由去槓桿變為穩槓桿,將不會重演金融海嘯後「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措施。

中央否決「大放水」,因為中央早以將政策重點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回想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不景,中國淨出口連續多年出現負增長,中國政府迫於形勢,推出四萬億元投資計劃,成功拉動經濟。不過政府和企業的大額投資,其實是過度借貸,先使未來錢,欠可持續性,長遠對經濟發展不利。所以即使去槓桿令中國經濟有所放慢,但中央都未有考慮重新透過債務和基建等大幅拉動經濟。

中國的貨幣政策正面臨兩難的局面,如果貨幣政策太緊,或會令經濟過快下行、令金融系統出現新的風險,而且隨着中央抑制影子銀行等,實有必要為市場提供足夠的貸款和流動性,來抵消影子銀行收縮的影響;但若貨幣政策太鬆,則有機會令去槓桿變加槓桿,白費之前的努力。中國現在猶如一輛行駛在窄窄的木橋上的汽車,只有找到貨幣政策上的平衡,不鬆不緊,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上文節錄自第122期《香港01》周報(2018年7月30日)《去槓桿變穩槓桿 中藥裏加點糖》。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