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通脹放緩 或成內地金融市場化契機

撰文:王雨辰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升3.3%,低於預期3.75%和前值4.3%。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按年下降3.1%。分析認為,在前期豬肉價格暴漲導致的高基數影響下,中國CPI可能進一步下探,甚至不排除降至負值。通脹放緩意味著中國央行未來貨幣政策放鬆的空間進一步加大。

疫情造成的經濟停滯,並不是僅靠貨幣政策放鬆就能徹底解決的。(AP)

數據顯示,4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按年上漲3.3%。其中,城市上漲3.0%,農村上漲4.0%;食品價格上漲14.8%,非食品價格上漲0.4%;消費品價格上漲4.7%,服務價格上漲0.9%。1-4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4.5%。

分類別來看,影響CPI上漲最多的仍然是食品煙酒類中的豬肉價格。與2019年同期相比,豬肉價格上漲96.6%。影響CPI上漲2.36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1.2%,影響CPI上漲約0.02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下降10.5%,影響CPI下降約0.21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下降3.7%,影響CPI下降約0.10個百分點;蛋類價格下降2.7%,影響CPI下降約0.02個百分點。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認為,通脹高位回落首先基於中國國內豬肉供需緩解。目前生豬養殖仍然存在可觀利潤,生豬存欄指標也顯示,中國豬肉供給整體改善。其次,果蔬價格維持低位,隨著氣溫回升,果蔬供應量上升,平抑了之前的價格波動。此外,全球需求走弱繼續抑制原油等商品價格,這也對中國物價整體上漲構成抑制。

尤其工業生產方面,2020年4月,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按年下降3.1%,按月下降1.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按年下降3.8%,按月下降2.3%。1至4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5%。

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需求大幅減少,化石燃料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其中,燃料動力類價格下降11.4%,化工原料類價格下降9.3%,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下降6.6%,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下降1.7%。

分析認為,4月生產者價格指數超預期回落,核心物價增長不足2%,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特別需要防範未來幾個月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對中國外部需求構成的拖累。

雖然中國國內復工復產領先全球,但可以看到疫情封鎖之下的次生風險剛剛開始抬頭。尤其是居民就業問題,中小微企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而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經營壓力明顯抬升,即便是疫情後開足馬力復工復產,也難以回補缺失兩個月的營業收入。企業利潤如果不能回補,大概率會將壓力轉向居民端,通過裁員降薪等方式控制成本,從而導致失業率的攀升。在此前發佈的《中國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吿》中多處提及「保就業、保民生」。

在政策前瞻中,中國央行強調「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強化逆週期調節力度」,這意味著在未來2至3個月中,貨幣政策仍會繼續放鬆,而不是止步於此前的政策應對,這也是響應了政治局和國務院會議的基調。客觀上,CPI的回落和PPI的下滑都為貨幣政策繼續「放水」贏得了空間。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團隊分析認為,考慮到中國央行首次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吿中加入「規範存款利率定價」,後續壓縮銀行息差疊加監管當局行動,可能會倒逼目前銀行等「既得利益者」主動放棄高息攬儲的規模,推動利率向更加市場化的方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