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人行領跑數字貨幣競賽 超車美元的機遇到來?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肆虐期間,虛擬經濟發展迅速,而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也藉着這股「東風」悄然開啟內測。上周二(14日)中國社交網絡上流傳出一張截圖,顯示中國農業銀行正在測試央行數字貨幣的電子錢包。《科創板日報》4月16日報道,中國蘇州市相城區5月交通補貼的50%將通過央行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給區屬行政單位的員工。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疫情期間,數字經濟迅速發展。圖為2月19日一位中國市民在鄭州地鐵人民路站展示掃碼結果。(新華社)

Libra引發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競賽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 Inc.正式發佈數字加密貨幣Libra項目白皮書。臉書公司希望將Libra打造為一款集穩定性、低通脹性、普適性和可互換性於一體的數字加密貨幣,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電子支付和跨境匯款。然而,臉書公司做法引發了各國央行的警惕,Libra的出現也敲響了國家貨幣主權的警鐘。

面對數字加密貨幣的衝擊,各國央行親自下場,紛紛推出自己的央行數字貨幣研發計劃。2020年1月21日,日本銀行(BOJ)和歐洲中央銀行(ECB)等6家中央銀行宣布,成立「評估央行數字貨幣利用可能性的小組」,共享央行數字貨幣技術課題的經驗。

2020年2月5日,長期從事加密資產研究的美聯儲(Fed)理事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表示,美聯儲正在就電子支付和數字貨幣的相關技術展開研究與試驗,包括可能發行數字貨幣的政策、設計和法律方面的考慮,並且已開始研究數字貨幣發行的可行性。

人行早於2014年研究

在央行數字貨幣方面,中國央行早已先行一步。2014年,時任人民銀行行長的周小川提出進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2017年,中國央行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機構;2019年Facebook推出Libra項目後,中國也加快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進度。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原副司長、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穆長春表示,開發數字貨幣,「首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貨幣主權和法幣地位,需要未雨綢繆」。

電子支付的發展為央行數字貨幣的推行提供了基礎。(新華社)

金融安全擔憂催生人行數字貨幣

中國早他人一步研發央行數字貨幣不僅是為了「未雨綢繆」,也是為了保障金融安全。目前人民幣跨境結算高度依賴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系統,和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SWIFT和CHIPS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國政府把持,已經淪為美國行使全球霸權,進行長臂管轄的金融工具。因此,在美國建立的現代金融結算體系下,人民幣的跨境結算安全如同俎上之肉,任人宰割。

歷史上,美國藉助SWIFT和CHIPS系統對敵對國發動了數次金融制裁。2012年,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的過程中,SWIFT切斷了和所有伊朗金融機構的聯繫,首次將一個國家整體排除在國際支付體系之外。2017年朝核危機期間,SWIFT將4家朝鮮銀行「拉黑」,支援美國對朝鮮的經濟封鎖。

從保障金融安全的角度來看,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可以開闢出一條安全的跨境支付通道,令中國在與美國的博弈中少一份顧慮。

央行數字貨幣迎合了當前無現金社會的發展趨勢。(新華社)

人民幣獲得「彎道超車」機會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影響力的擴大,中國領先其他發達國家推出央行數字貨幣也為人民幣國際化贏得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只要中國能夠搶佔制定央行數字貨幣國際化標準的先機,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將會加速實現。

因此,中國在正式發佈央行數字貨幣後,應當儘快完善央行數字貨幣國際化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在政府層面與各國簽訂央行數字貨幣結算協議,在貿易層面推動各大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優先使用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結算,在援助層面幫助欠發達國家建立基於央行數字貨幣的交易體系。

此外,中國也需要打通央行數字貨幣走出去和流進來的雙向通道。例如,與資源出口國達成使用央行數字貨幣的結算協議,准許境外客戶使用央行數字貨幣申購人民幣債券或類似人民幣資產,引導其他國家建立央行數字貨幣儲備。

隨着數字經濟和無現金社會的快速發展,央行數字貨幣的興起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如果率先完成央行數字貨幣的國際化建設,或許能夠建立影響力不亞於美元結算體系的人民幣結算體系。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徐遠認為,2020年,將因為兩件事情而刻入歷史座標,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一是數字貨幣;基於對貨幣底層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軌迹的理解,後者的影響可能比前者還要深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