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攝影師 以狗狗視點看公共空間限制

撰文:溫釗榆
出版:更新:

狗是人類史上第一種作為寵物馴養的動物,根據人類學和人與動物關係學家Margo Demello的研究,約在15,000年前開始,狗便充當守衞和打獵的助手,與人類一起生活。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11年的數字,香港有約16.7萬戶人飼養狗隻。
對現代人們而言,狗已不只是生活的幫手,牠們是率直的朋友,也是家庭的成員。作為生活夥伴,主人自然希望和牠們分享生活中的一切,簡單如一起出門散步、進餐,也是一種幸福。然而狗隻在香港的活動空間卻少之又少,大部分香港的公共空間如屋邨、商場、公園和公共交通工具都不歡迎工作犬以外的動物進入,人狗共享社區成為了近年大眾關注的議題。

狗狗也可搭巴士?小朋友看見爬坡候車,感覺好奇。(伍詠言攝)

以愛犬為第一身視點​ 進入狗狗的世界

狗的天性喜歡奔跑,運動是一個減壓的方式,可以幫助牠們維持身心健康。然而放眼香港現時對狗隻的活動諸多限制,狗狗能去哪裏?

攝影師兼狗主伍詠言(DB)對此深有體會,一年多前他創作一輯相片,以愛犬爬坡為第一身視點,捕捉牠行走於公共空間的視野和周遭途人的反應,嘗試理解狗狗的感受。「我帶爬坡去搭地鐵、公園、商場、等巴士,經歷我們最日常不過的場景。」

短短3個月的拍攝,卻令DB觸碰到這個看似開放的社區對犬隻的各種禁忌,「幾乎每個公園都有犬隻禁止進入的公告,商場、食店也被拒絕進入,我幾乎每到一處都遇見異樣的目光。」小朋友好奇的微笑、地鐵站中行人打量的眼神,一一都被伍詠言攝進鏡頭中。

DB說創作這輯相片的用意不是要挑戰社會的某種權威,而是要表達狗狗日常面對的限制。(DB提供)

回憶人們遇見爬坡後不知所措的反應,DB無奈地說:「其實狗也是社區的一分子,為什麼會如此舉步維艱?」他明白食肆等場所出於衞生考慮而不開放狗隻進入,但休憩設施如公園也把牠們拒於門外,實在令人不解,「狗如人,也有娛樂、休憩的需要,甚至狗隻的運動量更大,行公園其實是很基本的權利。」社區空間中對於犬隻的種種規定與限制,顯示出政府對養狗不甚鼓勵的態度。

香港不少公園都設有「犬隻不准進入」的告示。(DB提供)

狗在社區處處難行

DB帶爬坡脫離市區束縛,到郊野行山,「惟有離開石屎森林才是爬坡最快樂的時候。」 他與太太、爬坡一家三口自由自在地郊遊,攀上的山有近140座,目標是爬遍香港300山。DB坦言做狗主前從未思考過狗狗的公共空間問題,與爬坡相遇後才意識到牠們原來在香港處處難行。「地鐵不能上,巴士也拒載,難道真的要有私家車才能養狗?狗的年齡有10多歲,難道只能一直在家樓下散步度過,不離開居住的社區?政府鼓勵大家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少駕車,但動物卻不能陪伴同行,這是否自相矛盾?」

Todayz Photography

爬坡一進入地鐵站,就被行人用奇異眼光打量。(DB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