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寶的9+1:由宇多田光到post-hardcore、metal,然後還有...

撰文:扭耳仔
出版:更新:

告訴我十張影響你畢生的唱片──不,九張便行,加上一張你有份參與的,唱彈或編製,專輯或單曲也好,對你的影響不輸任何經典專輯吧?

扭耳仔新欄目9+1,每周找來音樂人物,抄錄他們的聆聽喜好,看其所愛,聽其所聽。

阿寶,alternative/post-hardcore樂隊Instinct of Sight成員,曾任demo歌手,現身兼紋身師與樂團主唱。樂隊釋出作品後,身影在香港livehouse至中港台大型音樂節逐漸浮面,初心不變,只期望能和樂隊其餘四人創作出哪怕30年後回頭仍有紀念價值的作品。

1. 宇多田光《 Deep River》 (2002)

2001年仍然是CD walkman年代,這張是其中一張很重要、
曾陪伴我放學睡著前填滿孤獨的專輯。

第一次聽這張專輯時,躺在床上滿耳音樂的時候,
反而整個宇宙都安靜了,那彷彿是人最安靜的狀態。

簡單結他和那聽過絕對不會忘記的聲音,她在旋律變化的設計啟蒙了我。喜歡這首歌的原因還有《Deep River》碟名其實取自日本文學家遠藤周作的《深河》,書裡面提出泛神論為基礎,傳達他心目中對神的理解:「神並不是如你們認為的是人以外,讓人瞻仰的東西,而是在人之中,而且包容人、包容樹、也包容花草的大生命。」裡面提出試圖融合東西方宗教,提出「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在人之中發現愛」。這首歌就是她對這本書的詮釋,提到人之間的紛爭、意味深長。專輯同時還有另一個意義,就是讓我懷念起一份情懷,以前走進CD鋪,攞CD,付款,番屋企拆透明包裝,入walkman,戴上耳機,按play鍵,那種千辛萬苦才能進入這製作好的世界的緊張,只有真正推開大門才會有的歷險感。

2. Marmozets《 The Weird and Wonderful Marmozets》(2014)

他們的音樂對我來說,是上癮的毒藥且越陷越深,情緒歇斯底里、段落精準、組合豐富,音樂形式是自由的,riff聽過一次好難忘記,他們的出現顛覆了我旋律設計的框架,創作上對音色取用的界限。2012年《Good Days》EP裡的歌個性已經好鮮明,而2014嘅碟精煉度更高,好期待他們的新專輯。

3. Jessie J《 Who You Are》(2011)

她是其中一個我憧憬的玩音色的藝術家,而目前最喜歡的專輯是這張。

看過關於Jessie J的訪問、她邊創作邊花時間探究聲音運用與音色拓展,是在我定位自己音色時重要的學習對象。

第一次聽到〈Big White Room〉The London Scala 2011版本就開始想,
嗯,有天一定要親身聽現場。

4. Bring Me the Horizon《 Sempiternal》 (2013)

第一次對電子元素深有印象是因為Linkin Park,第二次就是BMTH,影響我相當大。

特別喜歡〈Hospital for Souls〉,躺在床上閉上眼,聽完有如看完一套精彩電影一樣的感受。

耳機聽那種龐大立體音牆的感覺更明顯(事實上拆解過真的有無數那麼多tracks),緩慢遞進的電子鋪排與樂隊互相取長補短,神經而暴力。看著他們從Deathcore開始到新碟,看他們走出框架對他們的定義,我默默贊同創作人就應該在音樂上這樣自由追求。

5. Radiohead《 The King of Limbs》(2011)

畫畫和坐車時耐聽的良伴,坐車聽到碟內另外一首〈Mr Magpie〉會有「忽然車速快咗」的錯覺。推介〈Feral〉是三分多鐘純音樂,彷彿身處迷濛森林,氣喘、令人心跳加速,適當留白、是相當優秀的過場歌。

 

6. In This Moment《 Black Widow》(2014)

05年已經出道的美國金屬團,個人認為電影感重的音樂有一份絕對的魅力,這張專輯是一改當時他們慣常Metalcore創作模式的革新產物,而主音Maria Brink聲線覆蓋的內容物更加多,聲音透過歌詞濃縮了她在家庭暴力虐待下長大的一幕幕剪影。

 

7. Marilyn Manson《 Lest We Forget》 (2004)

創團以來首張精選,其中很多都喜歡到分不出高下,
這張專輯特別喜歡是〈mOBSCENE〉上癮的flow。

還有首翻唱〈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徹底將本來Eurythmics的版本改頭換面,工業、歌德混合搖滾加上他的撕裂聲音、畸形赤裸又美麗。駕車聽應該相當危險。

 

8. Dance Gavin Dance《 Mothership》 (2016)

加州樂團,樂底編曲無拘無束,所以更驚嘆主唱結合度,變化多仍然好有自己味道。

 

9. Architects《All Our Gods Have Abandoned Us》 (2016)

在scream的同時加入旋律,形成Sam的獨特唱腔,樂底drop-tuning之後聽落更簡潔有力, 喜歡〈Naysayer〉、〈Broken Cross〉。另外因為Dan講過,要計劃做出令過身弟弟Tom足以自豪的音樂,所以我會默默祝福、持續關注。

 

10. Instinct of Sight  feat. Kitlo〈光影〉(2016)

在參與Remember Live的機緣下,我們認識了更多的音樂人,
而〈光影〉正是與逆流樂隊主唱傑佬邂逅下的作品。

至今想寫多音軌交疊旋律的構想在遇到他以後一發不可收拾,
自由度高的狀態下,誕生了這首實驗性作品。

主題是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階段,想說的話,內容隨著意識流,壓縮了我們階段性的生活感受。
在音樂上,人與人相遇、了解、切磋、合作,我認為是很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