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un - Prism of Light:電音揉合民族音樂的「知覺世界」

撰文:扭耳仔
出版:更新:

電音製作人Achun來自澳門、不時穿梭港澳演出,經年來在各地電音場景活躍的他,新近發表了第三張專輯《Merkwelt》。就著音樂中此起彼落的民族音樂影子、繽紛明快的動靜結合、難解的專輯名字,我們找來了身處澳門的Achun親身說法。

介紹一下這張專輯?

專輯的原意是想做些含有world music或民族樂元素,比較chill out、relax的電子音樂。但做碟途中不斷有人向我邀歌,國外廠牌的合輯、朋友藝術展的背景音樂,本來計劃放在專輯的很多歌曲都給人了,剩下的就這些,談不上是很chill out或relax的音樂,反而是dubstep。(對於IDM的說法...)我不覺得這是IDM,IDM是要花腦筋去聽的電音,而製作人比聽者更要用腦製作,是IDM的話做到現在也沒可能有成品。

你對world music和民族音樂的興趣從何而來?

數年前認識了busking和玩民族樂的朋友,例如黑鬼,巧遇過他們來澳門、上大陸街頭演出。慢慢熟絡了,就嘗試玩原音(acoustic)民族音樂。專輯的每首歌也聽得出手指琴(Kalimba)、木結他、沙鈴(shaker)、牛鈴(cowbell)的元素,我現場演出也會盡量使用它們表演,還有敲擊樂器。我希望我的電子音樂有organic、有人味的元素,而非大家對電音就是機械、冰冷的固有感覺。

專輯取名為《Merkwelt》,這個詞解作「知覺世界」/「感知世界」,是生物符學號的詞彙,它之於這張專輯有甚麼含意?

上一張EP是《Hallucination》,亦即幻覺,《Merkwelt》想延續這種氣氛。也不是要打造個甚麼世界,就是用音樂的角度看世界吧。原音樂器帶有大自然的感覺,有如能夠感受原本、原始的世界。其實我做這種風格都有二、三十首作品,但收錄的就只選了這十一首。

專輯製作途中,有沒有特別的啟蒙或受甚麼音樂人影響?

日籍美國底特律製作人Shigeto和洛杉磯音樂人Teebs,他們也是引入許多原音元素的電子音樂人,做這種風格的人不多,我取聲的方向有他們的影響。

為何這次會在廠牌Dome of Doom發表專輯,而非上幾張發行的Macignus Records?

我第一張專輯是上海PAUSE:MUSIC出品,第二張則經由意大利的Macignus Records。至於這張,最初打算以卡式帶形式發表,於是找上了專發行卡式帶的洛杉磯廠牌Dome Of Doom,他們聽了歌也很喜歡,可惜今年出卡式帶的檔期已滿了。他們也說歡迎我下年發卡式帶,但下年仍未有計劃。

作為一名多在香港、澳門演出的音樂人,你近年較少在港澳、內地、東南亞等地的廠牌發表作品,是甚麼緣故?

我感覺在港澳、東南亞、內地的廠牌發表的話,似是做了沒甚麼人知道,亞洲的音樂圈較小眾,洛杉磯的音樂圈、藝術圈受荷里活電影圈帶動,發展比較篷勃,終歸也希望更多人聽到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