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Massive Attack 2】23條立法、雨傘運動、愛國及寄語香港

撰文:阮雁敏
出版:更新:

【幕內耳目】:All Area Access

阮雁敏:全職窺探好奇, 誤打誤撞。Both sides of the table,遊走Backstage,半個Insider。

 

上回講到與Massive Attack的3D訪問,他竟大談脫歐、特朗普、社交媒體等問題,今集繼續寫與他談話間,難免會問到諸如他對香港印象如何這種問題,讓我驚訝的是,他對香港現狀還有過去幾個觸動香港靈魂深處的重要事件十分了解和關心。

身在圍城之內,聽著他人帶著豐沛濃郁的感情,講述我城的人和事,是一種詭異的體驗。我暗付並審視自己開始因為絕望而愈發麻木的心情,思量著過去數年的種種,我們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一個比較俗套的問題,你覺得香港怎麼樣?

香港一直讓我很著迷。我知道這裡人口稠密, 所以很想看看工程師和建築師如何設計一個可以容納那麼多人口的空間,真神奇。

現在你親眼所見,符合你的預期和想像嗎?

實在是太瘋狂了。很明顯這裡貧富懸殊真的非常大。我們下榻的酒店附近全是那種到處可見的連鎖名牌商店,一點驚喜都沒有。所以如果要感受一個城市真實的狀況,你得離開市中心遠一點。我一直對香港這個引人入勝的地方頗為好奇,尤其它帶著英國殖民影響的歷史背景。所有的人和事都被歷史定義,而香港歷史的主要部分被英國透過殖民所影響,而大部分明顯是負面的。

(網絡圖片)

其實香港的情況頗堪玩味,因為有些人其實會緬懷殖民時期的英國,部份英國人可能不明所以吧?

會高舉英國米字旗吧?因為覺得相對北京,那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嗎?其實我們在英國也有大同小異的虛假懷舊情懷 – 大家會搖晃國旗或高舉其他很容易引起你愛國情緒的東西。當被問到你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嗎?我當然愛我的國家,我愛我居住的地方,我愛我是英國人的事實。但是作為一個英國人,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去認識我們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當我們談論移民問題時,英國本身就是通過殖民和奴隸貿易去擴展其世界版圖的。事實上,現在只是整個移民模式輪替回到英國而已。當大家說這些移民不應該前來的時候,我們必須意識到,是我們先移民至他國 ,並且透過貿易及徵稅從中得到龐大的經濟利益。

你必須了解歷史才能認識現在。我覺得太著眼於旗幟或其他被濃縮的符號是有問題的,群眾很容易會使用這些符號去作為一種意見或身分的象徵,但同時完全不去了解背後的細節和歷史。

(路透社)

你一直都對政治和社會問題如此自覺和關注嗎?因為有些藝人熱衷為不同議題發聲,另外一些藝人則主張「為藝術而藝術 (art for art's sake)」。

我們這一代許多人都深受70年代的龐克搖滾運動影響, 雖然那是一個非常短促的政治抗議運動。那時候我們還是小孩子。

而且它後來變得很不一樣……

沒錯,變質得很快。但那時候一些樂隊例如Dead Kennedys和The Clash,對我影響至深。他們打開了年紀尚輕的我的視野,讓我對新聞裡發生的事產生興趣。然後當我長大,這邊廂是各種小型的罷工和抗議,那邊廂有產業私有化的爭議......這些政治活動在我們生活裡持續地發生著。但是我們很幸運,不是生於戰亂的時代,歐洲相對和平。

我明白大家不關心這些事的原因,因為它們並不迫在眉睫,所以沒有這個必要。可是當事情向我們一步步靠近的時候,就不得不回應 。凡此種種其實很難忽視,就像你不可能一方面很擔心移民和難民的問題,另一方面只坐在那裡說不想談政治。

顯然,你很關注香港過去幾年發生的事。

沒錯,例如雨傘運動。我在新聞裡得知。我對香港人當時如何使用 Mesh Network[1] 通訊感到非常好奇。我覺得挺厲害的。目前很難以英國人的觀點去理解「獨立」,正如我們早前已經指出,每一個人的定義都有所不同。

又如基本法第23條那樣的陰霾一直揮之不去,那不僅瘋狂,簡直是條儼如中世紀般陳舊又專制的法律。所以當一條這樣法律條文被提議立法,任何一個思維正常的人、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民,都會站出來反對抗。

(羅君豪攝)

我絕對認同愛國並不意味著國民不能夠批判。愛國的定義是更寬廣的。誠如你所說,了解歷史並自我反省,不代表我不喜歡自己居住的地方。可惜,「愛國」漸漸變成一個二元對立的概念。

這是一個荒誕的時代,大家都拒絕接收資訊。因為人為的關係,訊息傳播變得難以管理,因此也讓人難以接受和吸收。20年前,當Massive Attack出道時,根本沒有社交媒體。大家日常接收訊息的媒體如電視、報紙、電台都有人把關過濾訊息。相反現在,每個人都有能力分享、發表、傳播和接收意見。一方面是更民主,維基百科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另一方面,我們撫心自問,究竟內容持續被人編輯而讀者根本無從判斷真偽比較好,還是有人帶著自己的意識和意見把所見所聞寫下比較好呢?比起各種互相矛盾的內容共存,後者更貼近真實嗎?但所謂的真實又是什麼呢?要看清實相,其實十分艱鉅。這就是在接收資訊時,讓人卻步的地方。因為大家對於什麼是「真實」覺得十分迷茫,所以他們希望回到以往比較簡單的狀態,透過濃縮的符號表達,黑白分明。

2003年美華府反23條大集會。(網絡圖片)
2003年倫敦唐人街反23條集會。(網絡圖片)

你有沒有什麼想和香港人說?

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我認為香港人發出的訊息已經非常正確——堅持獨立自主和民主的信念以及反對古老、專制、壓制人民的法律,已是非常有力量的青年運動。而我們只是在旁觀察和讚嘆不己。

而且我想我們已經談過所謂「獨立」並不意味著要完全擺脫切割一切,「獨立」更重要的意義是人人都有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是如此!真正言論和行動自由實在至關重要 。我清楚了解這一切其實非常複雜,但如剛才提及,沒有人會否定由2014年開始所形成的青年運動的權利 。

(未完待續)

攝影:Augustine

訪問/文字:阮雁敏

編輯:Kapellmeister

[1]  中文名為網狀網路。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期間,示威者使用手機應用程式FireChat,透過網狀網絡,於無電信訊號連接上網時,仍然可以透過智能手機,彼此互通訊息及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