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o 麥浚龍 的9+1: 至死不渝的浪漫 與生活節奏的soundtrack

撰文:熊文浩
出版:更新:

Juno 麥浚龍 (歌手、演員、導演),離經叛道的他擁有自己的色調和美學世界。扭轉身份,飾演著董折去唱歌出碟;顛覆節奏,先做好電影配樂才去開始拍攝工作。從9張最影響他的專輯+1張他有份參與的專輯,建構著一個怎樣的 Juno?

與 Juno 談音樂、電影、浪漫,30分鐘終極黑白導演版:

1. Johan Söderqvist 《 Let the Right One In (OST) 》(2008) 

   Michael Giacchino 《 Let Me In (OST) 》(2010)

我由細到大聽音樂都好喜歡OST(原聲大碟),為什麼會選兩個OST作為一個選擇,因為《 Let the Right One In 》和 《 Let Me In 》是同一個故事,一個歐洲原版,一個荷里活版,兩部我都好喜歡。同一個劇本,同一個故事,透過不同導演、不同國家,不同場境、細節、文化,甚至不同做配樂的方法,我永遠會兩張OST一起聽,這個不同的演化,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方向。

我相信故事當下的背景,怎樣的氣溫?夏天與冬天,人都會有不同,全日是白晝,全日是黑夜的世界都會影響非常那個角色。我自己好喜歡這個電影的浪漫,是一種生死相隨的浪漫感。

Juno 相信至死不渝的愛情。 (攝影: Moment Hung)

2. Dust Brothers 《 Fight Club (OST) 》 (1999)

我覺得《 Fight Club 》由它的小說和電影及音樂,都有種叛逆的氣氛在裡面,而且叛逆得來很timeless的電影。內裡的畫面及角色設定,那種力量很大,整個OST亦觸及到原著小說的精神,跳出一個安全的範圍。通當創作角色都會創作一些令人喜歡的角色,但《 Fight Club 》示範了創作一個不討好的角色,亦可以有追看性。

3. REMEDIOS 《 undo 愛的綑綁  (OST) 》 (1996)

我覺得它裡面有種獨有的哀愁,這張OST很有趣,由我《復仇者之死》去演陳杰,到拍《殭屍》,到拍完《風林火山》,去到做我的專輯,差不多日常都在播這張OST,對我有種好大的親切感,是一種依靠,我不能解釋和《 undo 》之間的關係。

有一種滄涼的浪漫,這是很壓抑,那種浪漫是透過壓抑變得更浪漫。

4.  Akira Kosemura《 In The Dark Woods 》(2017)

我和這張專輯之間有種愛,一張溫柔地美麗的一張專輯,更是一種浴室內的愛,很溫柔很平淡。應該這樣說,這張專輯其實是我每天晚上洗澡時一定播着的專輯。每次(尤其係播放到〈letters from a distance 〉這一首歌都會令我進入一個很專注地洗澡的人。

變得很嚮往洗澡的每一個步驟(由刷牙剃鬚開始去到熱水灑落身體的時候,去到擦乾身體然後無論是穿上街衣服或家居服)也做得更仔細更投入更珍惜每種觸覺。這張碟就像成為了一個每天起床後的儀式,而這張專輯亦成為了我一張很屬於自己私人時間的專輯。

好喜歡 Akira Kosemura 的音樂,它有種很soft的浪漫在內。我推介的這些專輯,都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日常生活。我好需要另外的音樂,去帶動我去做另外的東西。這張專輯很有啟發性、很soft,很平靜,當然很浪漫。

Juno 的水樽和煙灰缸要長期在身旁。 (攝影: Moment Hung )

5.  Various artists 《 Pina (OST) 》(2011)

這是我喜歡的舞台,我對舞台、舞蹈、肢體形態的嚮往,很有力量感,我好喜歡這張專輯的所有歌。我聽這張專輯不是要令我醒神,是我生活的節奏,可能別人覺得 Juno 的節奏較慢,雖然我的動作是慢,但我聽著的是《Pina》這樣的節奏,一個令我的舒服的節奏。

6.  Hans Zimmer 《 True Romance (OST) 》(1993)

〈 You’re so Cool 〉這首歌很浪漫,這首歌有它透過管弦樂編制的好處,但不能夠被複製。那種很簡約,也是圍繞著兩個人,整個很光的氣氛是timelees的。整套電影和配樂的感覺,就是如名字一樣「 True Romance」。

7 .  Elliot Goldenthal 《 HEAT (OST) 》(1995)

這張OST 記錄了不單只是影像,對我來說《 HEAT 》記錄了一個世代底下各單位也剛好在他們的巔峰狀態遇上的緣份。導演、演員、聲影種種的配合和火花。重點是,這一個組合怎樣再組,也只會是種可一不可再的力量。人生同樣是這樣。花朵的美,就是因為花總有花凋謝的時候。

8. The Chemical Brothers 《 Hanna (OST) 》(2011)

好喜歡 The Chemical Brothers ,整張OST很有風格很有力量,《 Hanna 》無論場面調度、調色、配樂,那種有原始性,同時又現代的節奏,對我都很有啟發性。

9.  Dustin O’Halloran 《 An Ending, A Beginning 》(2013)

這是一首很詩意的歌,也是我每日洗澡時聽的歌。

+1 Nate Connelly 《 Rigor Mortis 殭屍 (OST) 》(2014)

香港電影普遍的生態只賦予配樂過程一段極短極不放心思的程序。往往都是放在後期製作的最後期製作。永遠也很趕,永遠也被催促的情況底下製作。所以原聲大碟在香港的市場上亦非常細少。殭屍這張原聲大碟是我每天拍攝這部電影時聽著來進行拍攝的。亦即是由構思到前期製作時已經造起的一系列原創音樂。也許是我不想聽著別人的配樂來進行拍攝。我認為殭屍帶著一個屬於自己一個獨立世界的故事,同樣配樂上都要完成屬於一個獨立世界才可。應該說缺一不可。

殭屍是我第一部執導的電影,而透過創作及製作,把我對配樂的重視和尊重好好地發揮。

辛苦了我的配樂師 Nate Connelly 對一部電影的音樂(由構思到製成)用了兩年的時間去重複調節、拿走、重新再寫、改良、完成,實在一點都不易。這張電影配樂也正好記錄了一段友誼,與這部電影一樣,一份新生命的誕生。因為完成殭屍這部電影的同一年,他誕下了一個兒子,同名為Juno。

攝於 Juno 工作室的浴室門口,每一處也是水泥風的設計。( 攝影: Moment H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