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非華裔」字眼感不舒服  劉鳴煒:無人會叫我「非白人」

撰文:鄭榕笛
出版:更新:

劉鳴煒今日(20日)以MWYO青年智庫創辦人身份出席少數族裔身份研究活動。特首林鄭月娥亦有到場支持。劉鳴煒表示自己每次用到「少數族裔」或「非華裔」等字眼時會感到不舒服,因為他在外國也從未被標籤為「非白人」。

劉鳴煒(中)表示自己每次用到「少數族裔」或「非華裔」等字眼時會感到不舒服,因他在外國也從未被標籤為「非白人」。(林若勤攝)

劉鳴煒上台自白,說自己平日經常使用「少數族裔」或「非華裔」等字眼稱呼在港的少數族裔人士,這些字眼在社會上已被廣泛使用。「我要大家坦白,我一直對這些字眼都感到不太舒服,聽起來就是不太對。」劉說自己曾在加拿大和英國居住,也經常去很多國家,從未被人直接標籤為「非白人」。如果他在外國被這樣稱呼,會覺得自己被分類,「雖然我實際上可能真的是『少數』,但會感覺不好。」

客串話劇扮白目店員

活動上有幾名少數族裔演員演出話劇,反映一般少數族裔融入香港的困難。劉鳴煒亦親身落場,客串一名賣水店員。他不停追問印度裔客人:「你從哪裏來?」雖然對方已再三回答是香港人,但劉鳴煒仍不滿意,最終對方只好無奈答是自己是印度人。

劉鳴煒在活動上亦親自落場客串話劇,扮演一名白目的賣水店員。(林若勤攝)

研究:少數族裔更愛被叫「香港人」

同場發表的研究訪問253名少數族裔青年,「超過6成青年對少數族裔這個詞沒什麼意見」, 但他們更喜歡被稱為「香港人」或「香港」加上他們的族裔,例如:香港巴基斯坦人,從而更強調他們是香港人的身份。

研究同時反映,84%少數族裔青年在香港生活感到高興,但有43%的少數族裔青年想在10年內離開香港。主要因為語言障礙導致就業和社會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