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關稅地位·專訪】蘇錦樑兩年前赴美斡旋:縱收緊難損港聲譽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日前發表報告,建議美國商務部將香港與中國大陸視為同一個關稅區,限制潛在軍用化的高科技輸港,以確保美國利益。
事件引起本港社會關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蘇錦樑接受《香港01》訪問時憶述,美國商務部早在上屆特區政府任期,已關注高科技輸港會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當時他們對香港法例有不太了解的地方」,他更在2016年10月前往華盛頓商談,澄清本港有完善機制,釋除對方憂慮,最終撲熄美方初萌的念頭。
蘇錦樑表示,那時美方的動機沒有政治考量,但今次報告則顯然「將政治套入經貿」;就算報告建議一旦成真,香港的國際名聲亦不會有大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未必跟隨美國,「如果那些高科技產品歐盟也有生產,他們(歐盟)可能好開心」,因為「大家都實事求是,只是做生意。」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憶述,當年美國商務部也一度擬限制高科技產品輸港,他還親赴美國商談。(林若勤攝)

美國國會一份針對中國的報告書,在港激起千層浪,包括觸及獨立關稅區地位、軍民兩用高科技輸港的敏感議題,令香港政商界一下子捲進中美博弈的大漩渦中。

越洋斡旋獲美商務部副部長及商界接納

蘇錦樑憶述,2016年美國商務部亦曾就軍民兩用高科技輸港問題向港方提出質疑,當時他不想香港與美國之間開下一個不利雙方發展的「缺口」,希望游說對方放棄有關念頭,同時因恐引起商界不必要的疑慮,故並無對外多說,只是乘當年10月官式訪問華盛頓之便,與時任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工業及安全局主管Eric Hirschhorn會面。

蘇錦樑指美國國會報告將政治和經濟混為一談。(林若勤攝)

2年前奧巴馬的民主黨政府尚未卸任,特朗普也仍未執政,更沒有貿易戰的緊張氣氛,雙方傾談氣氛溫和。蘇錦樑指,以往雙方處理經貿問題時,將經濟和政治分開,而三年前的那次會面,對方也只是憂慮香港就潛在軍用高科技產品出入口的管制不足。最終,蘇錦樑達成任務:「如果沒有政治的考量,就比較容易講,我們解釋香港的制度是怎樣管制的,他們(美國商務部)本身的關注點我也可以交代到,他們就接受了」

質疑美國會報告政治化 「經貿與政治的論述沒有邏輯關連」

蘇錦樑認為,美國在貿易戰中的舉措,以及建議將香港視與中國同一關稅區,都是「將政治放到貿易裡看問題」,「呢個報告非常另類」。他留意到報告中前半部分都是討論香港的政治情況,「然後一跳就跳去講經濟,兩個好像沒有甚麼邏輯上的聯繫,你將政治放到貿易裡去看問題,那就沒辦法處理了。」

如美高科技產品不輸港 料無損香港聲譽:歐盟最開心

蘇錦樑認為,美國應以更慎審的態度處理今次事件。首先,美國對香港有高達400多億美元的的貿易順差,香港是美國在全球中賺取利潤最大的地區;再說,收緊高科技產品輸港,影響的不僅美國的高科技產業,還震動整條生產鏈,甚至波及周邊增值服務行業,經濟覆蓋面不容小覻。「你出招打人,最先要評估的不是對方有多少損失,而是自己會有幾痛……就算將政治套入經濟,也要看出拳是否傷到自己,所以美國這次這個做法,我覺得他要審慎考慮他本身的利益。」

曾執掌商經局六年的蘇錦樑指,在國際社會眼中,香港是自由貿易的表表者,外來投資者來港做生意能享受到完全開放的環境,而香港擁有與內地有別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亦是基本法訂明,就算美國的立場如何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無嘢可以阻擋這些投資者來投資」。

美國禁止潛在軍用高科技產品入口香港?蘇錦樑相信市場會自我調整,其他經濟體亦或會取而代之。(林若勤攝)

古典經濟學認為,長遠而言市場總會自我調節,尋求出路。蘇錦樑相信在美港經貿領域中,市場亦是會自我調節,「譬如那個產品(美國禁止出口香港),如果歐盟國家也有生產,他們可能很開心。」如果美國退出了香港市場,歐盟和其他經濟體的少了一個競爭對手,生意機會或會反而增多,「你說會不會因為這樣影響香港聲譽,我覺得不會,大家都很實事求是,都是做生意。」

 

蘇錦樑相信,商人在商言商,會繼續來港投資,不會因美國對香港的看法而輕易改變。(林若勤攝)

他預測,倘若美國擴大限制商品入口香港,其他供應這些產品的國家也會增加;又笑言,「香港的商界都十分靈活的,他們知道哪裡是那些替代品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