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港區人大改選制 泛民前議員再非選民 陳勇:確保愛國標準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中央大刀闊斧改革本港選舉制度,繼選委會選舉及立法會選舉後,明年底舉行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方式也有改動。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昨(25日)透露,下屆的港區人大代表將改由1500人選舉委員會成員及特首選出。換言之,原本主要負責選特首的選委會,繼賦權選出40位議員後,將進一步獨攬選出港區人代的權力。

回歸後的港區人代一直由「選舉會議」成員選出,成員包括特首、對上一屆選舉會議成員、時任香港全國政協委員、選委會的中國公民。因此,每屆「選舉會議」人數不斷累積增加,現屆約有二千人,包括約200名民主派人士,例如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前主席何俊仁及多名立法會前議員等。今次變動意味着這批民主派人士無法再續任「選舉會議」成員。

港區人大代表陳勇認為,今次改動除了是處理人數過多的技術問題,也同時優化人大選舉制度,配合「愛國者治港」原則。

譚耀宗:參選人須獲15個選委提名 不限界別

譚耀宗表示,人大常委會近日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草案)》,將交由大會通過,港區人代選舉將有別於上屆,改由現時的選舉委員會全體成員及特首,選出36名港區人大代表。他指,港區人代參選人要取得15個以上選民提名,毋須按選委會五大界別取提名。他認為,新選舉制度下的選舉委員會具有廣泛代表性,有足夠份量選出港區人代。

自回歸後每屆港區全國人代選舉,需要先成立「選舉會議」,按過往做法,每屆人大選舉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會向合資格成為「選舉會議」成員發出登記表,只要有關人士選擇繼續擔任,便可續任「選舉會議」成員。不過,來屆港區人大代表改由現屆選委會選出,變相打破永續「選舉會議」成員身份的做法。

陳勇:可保選民符合「愛國者」標準

陳勇估計,修改港區人代產生方法有三大原因,一是技術問題,因過去「選舉會議」人數不斷累積,加上今屆選委會人數增加,若不改變做法或難以尋覓地方開會及投票;二是有「選舉會議」成員較年長,身體未能負荷「選舉會議」工作;三是經歷「黑暴」及完善選舉制度後,中央或希望藉機優化及完善人大選舉制度,以往「選舉會議」成員並沒經過資審會審查,若改為選委會選出,便可確保所有選民均符合「愛國者」標準。

陳勇續指,若不改選委會選出,人大常委會或須逐一審視「選舉會議」成員是否滿足「愛國者」要求。